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又上新 来看特大城市智慧治理的“成都方案”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12月29日 17:57

城市发展、民生、社会治理及培育发展动能......未来之成都是融创新、先进、智能之“智慧之都”。大城之治面前,数据价值将为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12月29日,场景汇·“释放数据价值赋能智慧治理”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城市智慧治理专场活动在成都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数据湖举行,众多业界专家、投资机构及知名企业代表以“线上+线下”形式齐聚蓉城,围绕数据赋能智慧治理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共话城市智慧治理的未来趋势与机遇。

活动现场发布了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解读暨智慧治理新场景新产品,以及2020年“十百千”场景示范工程项目入选名单。华为、腾讯、百度等头部企业、本地国有平台及新经济企业也参加新场景新产品路演和展示,全方位释放特大城市智慧治理的成都机遇。

“双千“发布上新

数据多跑路,城市更智慧

12月26日至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升城市智慧韧性安全水平,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持续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创新策源地和活力区。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3月,成都宣布将每月发布100个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以及100个硬核支撑、开放兼容、彰显个性的新产品以来,这座外界眼中的“机会之城”接连释放新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积极信号。

12月29日,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系列迎来2020年“收官”之作——以“释放数据价值赋能智慧治理”为主题,此次城市智慧治理专场活动又将带来哪些利企惠民的城市机遇与行业利好?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正是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的题中之义。

作为当天活动的重头戏,一系列智慧治理新场景和新产品在现场正式发布,向外释放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的新机遇。

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城市大脑”规划建设到应用场景开发、公共数据共享应用等……成都已初步构建形成全天候能在线监测、能分析预测、能应急指挥的智能城市治理运行体系,相关行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也在持续提能升级。

前沿科技创新应用加码场景体验

智慧城市背后的城市智慧

活动现场结合最新会展技术,引入“5G虚拟直播”、视频嵌入等营造创意场景,通过引入数据可视化技术创新呈现成都城市智慧治理整体成效及区(市)县、知名企业的工作亮点成果,集中展示了“智慧成都”新生态。

场内路演发布环节,多个新场景和新产品分别聚焦“数据赋能城市发展、数据赋能民生服务、数据赋能智慧治理、数据培育发展动能”四大篇章进行应用展示。

活动首次在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中引进“5G+8K”技术,对无人驾驶实验场景进行远程直播展示;利用“5G虚拟直播”技术,完成九洲北斗等项目实时抠图合成直播;利用视频嵌入技术,实现全域医联工程等项目的新场景发布等。

业界专家建言献策

特大城市智慧治理“成都方案”获好评

“智慧治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直接相关,成都在这方面具备优势”,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展望未来,城市智慧治理就是三件事:一是城市作为生命体,其本身在不断地智化;二是城市管理、规划、建设、预测的主体也在快速智化;最后,城市治理走向智化,也就是人人被智化、人人的生活被智化。”吴志强说。

近年来,成都在研究现代城市治理新理论、探索特大城市治理新路径、营造未来城市治理新场景、创新变革城市治理新机制等领域不断破题,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城市产业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成效显著。

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面,成都学习上海、杭州等地先进经验,坚持“一体化、一盘棋”统筹推进,今年先后制定出台《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统筹推进成都市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并启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工作。

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力方面,成都持续推进系统接入、数据汇聚和应用场景开发。数据显示,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今年新增接入系统17个,累计接入系统267个;新增汇聚数据63类22.44亿条,累计达753类57.1亿条;新增接入7.5万个点位的视频和感知数据,累计达16万个点位。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成都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样板和活力秩序有机统一的善治之城,建设全国基层治理标杆城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

据悉,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主办。

看度记者:朱书婉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