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学区划分有变?权威解读来了!

来源:红星新闻 2021年01月04日 19:43

1月4日,成都市高新区将划分为5大学区的消息,成为家长热议的焦点。这则消息称,到2021年,高新区将逐步建成芳草肖家河学区、站南、大源、中和、西区等5个学区,学区化治理全面铺开;到2022年,学区化治理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到2025年,学区化治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形成多元治理、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格局。

划定五大学区后,原有入学划片范围会不会变?是不是在为多校划片打基础?……消息出来后,家长们热切关注,也产生了不少猜测。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就本次学区化治理进行了解读。

先划重点

5个学区是这样划分的

事实上,早在上个月,高新区就已经向学校下发《成都高新区关于实施学区化治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成都高新区关于实施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就是关于高新区划定为5个学区,以及学区化治理和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文件,高新区的5个学区的划分统筹考虑了行政区划、交通条件、安全状况、学校布局、办学规模、适龄人口、历史沿革等因素,并遵循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优质均衡发展等原则,将高新区划分为芳草肖家河、站南、大源、中和、西区五个学区,覆盖学区范围内所有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各级各类学校。

具体的学区范围为:

芳草肖家河学区,东、西至武侯区交界处,成昆线以北,一环路以南;

站南学区,东至锦江区交界处,西至武侯区交界处,成都绕城高速以北,成昆线以南;

大源学区,西至双流区交界处,南至天府新区、双流区交界处,天府大道以西,成都绕城高速以南;

中和学区,东至锦江区、天府新区交界处,天府大道以东,成都绕城高速以南;

西区学区,为整个高新西区范围。

学区划分后保持相对稳定,根据需要合理调整。

权威解读

本次划定的5个学区与家长理解的学区有什么异同?

现在,我们来回答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这5个学区,跟家长们理解的学区有什么异同?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首先要明确的是,家长们理解的学区,主要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入学范围。

而高新区这次划定的5个学区,更多的是从行政治理层面来说的,不是家长们理解的入学范围。而前文已经解释过,划定学区的时候,就已经遵循了原有的小学一年级和小升初的入学范围。以大源学区为例,本次5个学区的划定,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小一入学和小升初对口学校。至于有的家长猜测,本次学区的划定,会不会是在给以后多校划片打基础,该负责人表示,多校划片还是会考虑相对就近、学位供需平衡、资源配置均衡等原则,即便要推行多校划片,本次学区化治理划定的5个学区,并不等同于多校划片范围。就以中和学区为例,学区间的距离长达10来公里,以此为多校划片的基础不尽符合实际。

疑问解答

划定5个学区的目的是啥?

高新区此次划定5个学区进行学区化治理,主要目的是为整合区域内学校、家庭、社区、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资源,促进各方教育责任共担,资源互联互享,形成“校区、社区、园区”多元共治和“家、校、社、企”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格局。同时,促进学校场馆、课程、师资等资源共建共享,帮扶学区内相对薄弱学校发展,建设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进而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优质教育。也推进教育行政管理架构的优化,促进教育治理方式科学化、精细化,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区化治理并不是陌生的形式,早在2012年国务院就有相关指导意见,上海,北京等地尝试得比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次高新区的学区化治理,就是吸取了北京昌平区和朝阳区的一些优秀做法和经验,从治理结构和主要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借鉴。同时,又结合高新区的现状和特色,更加强化教育多元治理。

事实上,高新区的学区化治理工作近两年已经铺开,一些常规工作已经按照大学区的概念进行考虑和统筹。比如疫情防控工作,就是按照5个学区,对应5个工作组做为一个区域来开展的。

有啥效果

有望让学校、学生多方受益

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构精简,人员有限,下设学区,也是为了便于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治理能力的提升。家长们无需过多解读本次学区化治理,从学校层面来说,例如教研等工作的开展,就可以以学区范围来开展,灵活机动,便于学校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另一方面,学区化的治理,也是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举个例子,学校间实现资源共享,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建设有游泳馆,目前仅限本校学生使用。场馆共享是资源共享的重要方面,同一学区其他没有游泳馆的学校,就可以来利用教科院附属学校的场馆,采取预约登记的方式来上课。据介绍,目前高新区正在建设一个教育智慧平台,其中包括学区资源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会生成高新区所有学校的课程资源,场馆资源等优质资源清单,学校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源,然后登记预约使用。

比如,2019年10月,成都高新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会上印发《成都高新区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1+5”系列文件,提出开发“研学高新”“绿道品学”等特色项目,开展万名师生进园区、进高校、进社区、进企业“四进”活动。高新区有独特优势,高科技、新经济企业众多,这些社会资源可以向学校开放,所以在高新区此次学区化治理方案里,学区理事会就有社区和企业的代表。教育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行业有了解,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高新区的这些社会资源,像一些研学课程就可以进入这些企业。受益的,始终是学生。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张琴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