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成都:一座城市崛起的新航道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1月19日 16:23

冬日的成都兴隆湖畔,风景独好。在微风的吹拂下,湖水随着暖阳的照射泛起了粼粼波光,洋溢着盎然的生机。

在湖畔东侧、鹿溪智谷核心区内,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独角兽岛”项目启动区建设工作已正式进入收官阶段,项目整体及室内展陈精装也全面呈现,独角兽岛“雏形初现”。这个规划用地面积约1006亩,净用地面积约478亩,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全国首创幕墙安装技术进行建设的巨型建筑,将成为成都吸引高端要素资源、高能级市场主体、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核能“集聚孵化器”。

它的亮相对于这座正处于多重机遇叠加的城市而言,恰似灵动澎湃的湖水般,活力非凡,用创新的引擎激活了“科创成都”的一池春水。

谋局而动:科创赋能城市的未来

城市发展是人民幸福的主要来源,而科技创新则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新阶段的成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迎来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密集部署,推动成都由国家中心城市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稳步迈进。但地处西部内陆的成都,也有着自身的短板:如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持续引“智”来蓉,激活城市活力,实现新经济产业的持续增长?

创新就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都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2020年12月9日,中国科协与成都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深入实施“科创中国”行动,协同推进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西部科学城、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需求,通过协同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构建会地联合创新体系。

这个由中国科协设立的品牌,旨在构建资源整合、供需对接的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以发现企业需求价值和构建园区产业链为重点,通过探索产学融合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人才聚合、实现技术集成、实现服务聚力,推动技术交易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创新、创业、创造生态,让科技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难得的机遇,无疑为这座不断崛起的西部城市带来了更为明朗的发展前景。

筑巢引凤:借脑引智助推转型发展

科创的第一要素的什么?毋庸置疑,答案就是人才要素的具备。引“智”先引凤,要引凤,首先得筑巢。

早在2017年11月,成都天府新区便研究决定启动规划建设独角兽岛项目。当时确立的目标是:加快培育“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七大应用场景”,以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建设独角兽岛,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新经济产业载体来驱动城市新经济产业的核能,这是成都开创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澎湃动力源;而通过独角兽企业“筑巢引凤”的效应,吸引全球高精尖人才来蓉发展,也是成都创新发展的一步重要战略。

所谓的“独角兽企业”,是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它们成长迅速、已处于行业龙头的领先企业;或者是虽然成立时间尚不算久,但拥有技术优势、具备高速发展潜力的创新型公司,均为具备高估值的“独角兽”公司。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独角兽岛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的引领者。”而独角兽企业的落地,也势必成为吸引人才入驻发展的一大因素。

在科创的道路中,成都要筑的还不止这一个有型的“巢”:2021年,成都还将大力推动人才引进体系先行试点。实施海外智力城市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天府海智专家库,推进海智基地、离岸基地建设,构建以科技人才交流合作为主的“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创新场景:“科创城市”打造“科创生活”

成都成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已一月有余,成都的“科创中国”城市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截至目前,成都已建立了2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3个会地联合创新中心,为成都提高门户枢纽能级,持续提升开放创新对经济的贡献度提供了更多窗口。同时,成都聚焦创新策源和技术转化,以“两区一城”为主要载体,加大高端要素资源、高能级市场主体、高层次专门人才集聚力度。

但科创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方向,也不尽是科技专业人士的事情。它最终的落地和归宿,还应该是市民们可感知、可触摸的生活。因此,探索创新科技走进生活科普新方式,以可体验可消费科普场景建设城市新空间,正是成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让创新和科普两翼齐飞。成都推动科普价值转化,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城市发展奠定创新基础。

下一步,成都还将探索创新科技走进生活科普新方式。秉持“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实施“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可体验可消费科普场景建设新科学研考、新技术展示、新产品体验、新消费引领的城市新空间,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文字:冯天赐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