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如此“tou怂”的茶馆,竟然天天满座

来源:成华发布 2021年02月01日 15:46

“一市居民半茶客”。

在成都,喝茶是一件很随意的事,

也是很讲究的事。

“卖茶”·岁月长流

“我叫钟光辉,今年57岁,成都人,旁边这个呐,就是我的老同学刘贵勇。”

“我和老钟同岁,我们两个从光屁股娃娃时认识,一起在府南河边长大。”

咳咳,哈哈哈……

入了冬,成都似乎总喜欢下小雨。冬日趣事是啥?或许挑选1月里的某天,背上相机行走于城市之中,认真“打捞”冬季里的人间故事,就是其一。这天,“忆锦坊”的两位老板,依旧如往常一样,坐在茶馆门口翘着二郎腿,一个津津乐道,一个端茶细听。

他俩,是发小,是知音,亦是茶友。

从竹马之交到琴瑟之友

搜索百度全科,对发小的解释是,一个馍馍合着吃、一根冰棍轮流舔、一把瓜子分着嗑的人。而钟光辉和刘贵勇,他俩过命的交情,全然已超乎词义。

“我们从小就住在和平街,一起在和平街小学读书。当时大家把武成大桥这块地方,称为水东门,桥下流淌的这条河就是锦江段府河。小时候我们经常在河里游泳,来这边挑水吃。”刘贵勇回忆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年不知河水有好深,一次游泳中,钟光辉在桥下一深坑处溺水,差点失去生命。

“当时情况很紧急,我赶紧找我们一起耍的高年级娃娃,帮忙一起把他拖起来。”听到此,钟光辉转头看向了刘贵勇,乐呵呵地笑,手指开始拨弄起他的吉他琴弦。

“太阳为你燃烧,月亮为你升起,星星啊为你眨眼……”没怎么说话的钟光辉,摸起吉他,突然攒起了劲儿,刘贵勇的脚尖也不自觉地打起了节奏。“我俩现在除了经营茶馆,还时常玩玩音乐。喏,我捡起丢下了好几年的吉他,刘哥现在也在学习手鼓,虽然不专业,但这样过得高兴。”

钟光辉说,现在很多老同学到茶馆里来喝茶,都会提出要求听几曲,大家围桌喝茶、聊聊读书旧事,一边听着吉他声,一边齐声哼唱。“这种氛围、这种感觉,让我们好像又回到年轻的时候,很舒坦。”

从以茶会友到以茶谋生

时光虽荏苒,“茶会”不缺席。

不论是四处求学吉他,还是邀约好友叙事,一条漫长的时间线上,似乎从未离开过“喝茶”二字。早期,钟光辉刚接触到吉他,花掉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下了一把“红棉”吉他,而后他便会以上门求学或约师父喝茶的方式,不断地钻研吉他弹奏手法、六线谱等,从而也有了后面耍朋友时期的场景——某年雨季,一茶馆两杯茶,一首《三月里的小雨》弹唱。

毕业以后,钟光辉和刘贵勇有了各自的人生轨迹。然而,“走,哥老倌儿,喝茶”,这句几十年的吆喝,让他们始终保持着起初的那份情谊,且愈久愈醇香。

“生活中的乐事也好,工作上的糟心事也罢,找个下午约在茶馆坐坐,就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大不了,当下就是最好。”钟光辉回忆说,成都早年的老茶馆似乎都有留下他和刘贵勇的足迹,他俩从人民公园喝到“饮涛”,喝到“悦来”,至今喝到自己的这家“忆锦坊”。

“初衷是以茶会友,现在依旧是,只不过顺便用爱好谋了个生、谋了个休闲、谋了个安逸。”杯中窥生活,见生之苦乐。说着,刘贵勇便一手拿起茶碗托盘,将茶杯呈倾斜状,另一只手把杯盖掀开一道缝缝儿,举到嘴边小啜了一口。

一股清神的茶香味儿,伴随着热气一股脑儿地冒了上来,旁边的吉他民谣曲儿深情演奏,嗯,这碗茶,恰到好处,“咸淡”相宜。

“茶客”·江湖自在杯中

“老板,泡杯绿毛峰,淡点的哈。”

“老板,给我们来壶薄荷醉。”

……

“忆锦坊”开业于2008年8月,面积不大,仅53平方米。临府河边,外加有一个摆着白色编藤桌椅的外摆区,客满时可容纳70人左右。茶馆里的茶水品种丰富,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都有。

一般下午1点到3点,是茶馆经营的高峰期,里里外外,进进出出,两个老板的身影早已和茶客们打成一片,因为,除了迎客、端水、泡茶,他们还和茶客们泡着一壶壶“世俗故事”,淡而有味,素而不寡。

“我观察了,还是你们茶馆的生意最好。”

提起老茶客,两个老板异口同声地提到:“杨将军”。

“从侦察兵到将军,再到茶馆的老茶客,他几乎每天都来。他不让我们叫他杨将军,所以后来呢,就叫他杨大爷。”刘贵勇说,杨大爷今年91岁,来喝茶已经5年有余,因为他那一辈的人很多都已不在,日子闲来无事,他便喜欢来喝茶,“雷打不动的,天天来。”

杨大爷有个习惯,每次来茶馆喝茶前,会先从武成门桥走到东风桥,再沿着河边走回来,然后来茶馆点杯茶坐下,就开始跟两个老板分析当天滨河路上各家店铺的营业情况,“哪家今天人比较少,哪家增加了些什么……最后呢,总会说一句‘还是你们茶馆生意最好’。”

刘贵勇说,除了观察这一条街的营业情况,杨大爷还会给茶馆出谋划策,比如增加什么新鲜茶品、项目,招牌整改等。

“今晚上莫安排,等到我,我回店里做盘烤鱼去。”

与其说是做生意的街坊邻里,不如说是时常“搭伙吃饭”的饭友,“鱼摆摆”就是饭友之一。

“鱼摆摆”?这么亲切的称呼,自然是茶馆老板俩给取的,“他在香香巷里卖烤鱼,60多岁,胖呼呼的,做烤鱼相当巴适,泡椒味、仔姜味、蒜香味……一手好厨艺简直不要太成都。”两个老板一边介绍鱼老板的拿手菜,一边抿了抿嘴巴说,这些味道他们早已吃了个遍。

鱼老板过来喝茶的频率不高,但周期很长,算起来已经陪茶馆成长了12年,显然这里已经成为他“偷得半日闲”之地。

他乐观、开朗,总能在茶馆结交上“一知一遇”,跟老板俩呢,更是相谈甚欢,停不下来。喜欢做东的他,经常会把“好厨艺”分享给大家,于是,一个又一个伴随着吉他声、欢乐声,吃鱼、把酒言欢的夜晚就这样诞生了。

“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

“茶馆”·生活态度和城市灵魂

写到这里,似乎还没有详细介绍茶馆的模样。

望平滨河路32号,招牌以古蜀“太阳神鸟”为底案,“忆锦坊”印于其中,一块块透明遮风门帘垂挂在约5米宽的门前。

面向茶馆,老板刘贵勇正提着铜壶从左侧中式移动屏风前经过,右侧是一个小型的暖木色调吧台区,其上挂着三顶木质镂空小吊灯,高低不一,颇有老成都的味道。

茶馆的门外,摆着一副实木芳腾桌椅,两把椅子上放着好几个已经“发瘪”的坐垫和靠背,朱红色、栗子色配以藤椅的干竹色,触景生情,一时好像被拉回到儿时——同样是这样的某个下午,爷爷奶奶坐在同样的藤椅上,他泡着茶、看着报纸,她扎着鞋垫、拉着家常。

“老板儿,麻烦续壶水。”一声吆喝,老板俩赶紧从这头转到那头,他们介绍说,来喝茶的人群多是老同学和回头客,茶水实惠,一杯茶、20元、无限续水,盈利不高,但乐在其中。“

“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不言而喻,在成都,茶馆遍地开花,茶客们见得多喝得多,品茶自然相当讲究,能留客得费一门心思。

“杨将军经常提建议说,做生意不要固步自封,一定要推陈出新”,因此,茶馆里除了主推四川的蒙顶山茶,也会定期引进薄荷醉、茉莉雪等新茶。

“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现在是下午5点28分,忙过了茶馆高峰期,老板俩在老位置闲坐了下来,钟光辉弹唱起吉他,刘贵勇练习起手鼓,不时起身给茶客添水、泡茶。

“我们开这个茶馆,并不只是卖茶水,也卖个悠闲、卖个慢时光,希望生活中忙碌的人也好、孤独的人也罢,能在这闹中取得静、静中取得闹,落座,沏茶,聊自己、觅知音、过生活。”

是啊,茶道关键在于“活”,茶要活,水要活,生活更要活。老板俩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悠然自得、喜怒哀乐统统可以浸泡于茶中。一烫,二洗,三斟上;先闻,再品,后酌入。那一刻,淡淡的茶汤透出清香,任悲喜流淌,任尘嚣渐远,当下便是最好。

图片:姚鹏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谢敏珊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