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幸福城市丨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让每个在成都的人感受城市的温暖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2月18日 17:11

春节前夕,成都市“两会”上,“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审议,成为一项重要议程。2月18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召开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动员会上,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各专项推进组发布了详细计划以及各项工程未来五年的实施方案。这些计划将给成都人带来怎样的幸福美好生活?2021年成都又将有什么样的幸福变化,一起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看看“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如何让每个在成都的人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让孩子们开心成长

实施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五年行动计划。规划布局与人口相适配的托育服务体系,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健康发展。依托社区综合体,集中配套社区托育园所、社区儿童中心、家庭聚会中心、儿童运动场及家庭农场等设施。依托城市社区公园,打造儿童“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依托城市郊野公园,打造儿童“半小时自然体验圈”。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到2025年,实现品质为先、动态成长、充满活力的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建立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今年,力争建成儿童友好试点社区4个,加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统筹建设与改造,建设老幼复合型社区综合体7个。

让老人们舒心长寿

全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专业化的养护型、护理型、认知症障碍照护型、安宁疗护型等功能型养老机构。制定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具体措施,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养老行业监督管理和金融服务。到2025年,实现全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的床位不低于6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不低于75%,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55%,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20%以上。今年,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3-务综合体22个,全年改造护理型床位3000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9%,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50%,镇(街道)老年教育学校建设覆盖率达30%。

让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

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逐步实现困难认定精准化、救助服务多层次、关爱帮扶全覆盖。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优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制度,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制。实施特殊困难群众“关爱随行”心理健康救助服务行动,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到2025年,残疾儿童康养救助覆盖率达100%,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分别达100%、80%,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率达80%,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实现镇(街道)全覆盖。今年,建立梯度式临时救助金发放制度,临时救助延伸覆盖服务人口;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救助年龄段全员覆盖;推动特殊教育向高中阶段延伸,实施幼小初高15年免费特殊教育;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率达50%;试点开展特殊困难群众“关爱随行”心理健康救助服务行动;建成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区级中心23个、社区站点45个,符合条件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率达90%以上。

让全龄市民共享友善和美

营造全龄市民公益慈善氛围,持续完善慈善事业发展制度,打造一批区域慈善地标,探索“慈善+”跨界合作。建设市、区(市)县两级社工中心和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社工站(室),开发城乡社区专职社工岗位,促进全龄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推动社工服务、志愿服务惠及全龄市民。到2025年,力争持证社工达到3.5万人、社工机构突破800家,“两级中心、四级网络”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规范运行;注册志愿服务队伍突破3.5万支、注册志愿者达300万人,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今年,遴选50个慈善领域事迹突出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个人、团体、项目进行表扬,打造50个区域慈善地标,实现市、区(市)县两级社工中心和街道、社区两级社工站(室)全覆盖。

编辑:何佳昕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张强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