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到上海 公园里的城市要怎样建?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3月08日 19:57

日前,上海召开2021年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提出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具体包括,启动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新增森林面积5万亩、新建绿地1000公顷、绿道200公里……

公园城市是我国基于当前城市发展阶段对城市治理提出的一个新命题,从2018年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在成都市天府新区挂牌,到2021年上海发力公园城市建设,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到公园城市的探索中来。

“公园城市”并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需要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从成都几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公园城市涉及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而此次上海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方案,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是下足了功夫,成都、上海在这方面建设有何异同?我们一起看看成都和上海的建设情况。

“绿色”是绝对的主题

在成都,“绿色”愈发唾手可得。过去五年,成都规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启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达40.2%,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加速呈现。

成都现在是“出门见景”,绿道已累计建成4081公里。随着三级绿道体系逐渐成网,天府绿道将逐渐覆盖成都全域,串联起成都境内的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将整个成都变为一座巨大的“公园”。同时1000条“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穿插其间,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三店一馆”基本设施穿插其间,实现了“绿道让生活更美好”的建设初心。

同样,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也“推窗见绿”。据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上海累计完成造林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49%,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湿地总面积保持46.55万公顷,保护率达50.35%。全年新增绿地120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655公顷,新建立体绿化43.1万平方米。

“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路径

街道的绿荫、社区的游园、缓缓而行的路人……这些看似互不相关,却又千丝万缕的场景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幅鲜活的城市生活图景。当城市管理日益精细,有些看似“不重要”的城市空间,却无形地影响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幸福感。

“城市的核心是人”,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成都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截至2020年5月,成都共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059条,改造老旧院落600个、棚户区17434户,完成“两拆一增”点位3270个,打造特色精品街区121个、公园小区70个,实现了公园形态与社区生活的有机融合。很多老旧院落,经过拆违建、增绿地,周围的居民早已忘记了它曾经脏乱的模样。

上海则在市民身边打造绿色空间。2020年,上海创建命名林荫道22条(段)、绿化特色道路14条,布置花坛、花境19万平方米,形成76处彩化主题景点。围绕苏州河沿岸“生活秀带”,建成12万平方米精品绿地,完成首排14幢建筑的立体绿化项目。此外,上海城市公园已增至406座,年度公园游客量达1.2亿人次。公园免费开放力度也不断加大,收费公园数量已减至17座,360座实现延长开放。

同一理念下  “不同”的公园城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个理念在不同的地方,自然会孕育出“不同”的公园城市。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是成都的新名片,成都对它的打造可谓是深入骨血,除了建绿道、建公园、增加市民的绿色公共空间,还从源头治理污染,捍卫生态。例如以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为内容的“三治一增”,立足于空气、水、绿色出行、绿地等城市生态建设的基本面,深入到城市的每条“毛细血管”。

公园城市对上海而言,无异于锦上添花。不管是利用公园绿地的既有设施,建设“市民园艺中心”,还是开设迎春花市、假日花市,形成与15分钟生活圈相匹配的家庭园艺服务体系,都能让繁忙的上海市民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公园城市给人民带来的福祉,绝不仅限于城市更绿、环境更美。以成都为例,在绿道、公园以外,还打造了江滩公园、新桥社区、夜游锦江等场景品牌120余个,五岔子大桥、城市之眼、香香巷等网红打卡点位380余个;规划建设14个TOD示范项目,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41公里;新开工“8类18项”公服设施项目2199个……实现了公园形态与城市生活更高层次的融合。

其实,不管是成都系统深入地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还是上海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持续发力,“公园城市”的关键始终还是在人。

编辑:邓海燕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