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反反复复,“春捂”上薄下厚,你穿对衣服了吗?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3月16日 11:45

春天的天,娃娃的脸

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今日份的天气,目测又是个阴雨天

好就好在,不是周末,不耽误咱“春游”

根据@成都气象,预计今天白天天空状况较昨天略差,云系多了起来,阳光也不如昨日明媚,傍晚前后可能有零星小雨,最高气温23℃左右。早晚体感偏冷,注意预防感冒哦!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尤其适合近段时间反反复复的天气。

春捂有个“临界温度”

是否春捂,要根据天气而定:

一般来说,昼夜温差较大(≥8℃)时,要“捂”一会儿,早晚注意增加衣物;

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以适当减衣;

“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以上时,就不能“捂”了。

春捂“捂”哪儿?

△捂肚子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捂脚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

所以,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倒春寒”时要防4类病

春天风大、忽冷忽热,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高发,要重点做好防范。

▲呼吸科感冒、哮喘高发期

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建议:体质弱的人“倒春寒”时最好减少出门,出门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部保暖,以免着凉。

▲消化内科老胃病易发作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建议:本身有胃病的人,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穿低腰裤,更不要穿露脐装。饮食上少吃冷食,多喝热水(不超过60℃)。

▲心内科心脏易受伤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也会比较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

建议:老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神经内科警惕脑梗

乍暖还寒,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建议: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眩晕伴呕吐等,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编辑:朱玲玉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