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名单很特殊,一看就想吃

来源:今日崇州 2021年03月21日 09:54

有这样一份名单

关于崇州的内容

光是简单的文字和配图,

就让人“怦然心动”

甚至垂涎三尺、欲罢不能

这是什么样的名单呢

日前,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公布了成都市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一批)的名单,包含来自11个区(市)县的传统美食技艺、传统服饰技艺、手工制茶、传统酿酒、民间手工艺品、传统农业生产等门类的共35项内容。

崇州入选数量最多,共有7项入选

而且,崇州入选的大多是耳熟能详的美食!全部12项传统美食技艺,崇州就占三分之一,“西蜀粮仓”带来的底蕴,成就了别样的“崇州味道”。

传统美食技艺之“怀远三绝”

叶儿粑

由怀远老者发明的艾馍馍,逐步改良工艺,形成了“不粘锅、不粘筷、不粘牙”的“三不粘”叶儿粑。在制作叶儿粑时,加入适量的豌豆,成品青黄如玉,味道滋润爽口。除了固定的店铺,常有商家骑着小车,带着蒸笼沿街贩卖,叶儿粑有咸、甜两种口味,掀开柑子叶的包裹,就有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

豆腐帘子

源自文井江的独特水质,豆腐帘子只产自怀远一带,迄今已经有着五百多年的制作历史。与新鲜豆腐制作不同,豆腐帘子需要制成薄片状的豆腐之后,取出卷成筒状,摊凉后放在木柜中令其自然生霉。四天左右,豆腐帘子就可以出摊啦!经过加工,豆腐帘子可以制成鱼香帘子、五香帘子、鲜帘丝,可拌、可炒、可炖,能荤、能素,风味别具一格,一年四季都能佐餐下饭,是崇州美食的代表之一。

冻糕

而软糯的冻糕,则是崇州人从田野中获取、在灶台上创造的又一种美食。蒸笼之中,磨成粉的糯米吸收了热量,在分子之间形成疏松的间隔,让冻糕变得柔软起来。入口即化、回味甘甜,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这样的“贴心”再适合不过。

传统美食技艺之天主堂鸡片

从民国期间就开始小有名气的天主堂鸡片选料严格、刀工精细、调味讲究,色香味俱全,因为制作者常年在天主堂附近摆摊而得名。

选用不到一年的仔鸡,用自成路数的刀法切片,装盘后要用窝油沿盘放入,加上花椒面、芝麻油、红油等调味料,再撒上一些白糖拌好就成了。鸡片大而薄,味道麻辣鲜香。

传统美食技艺之汤长发麻饼



街子的古街上,最出名的应该是酥脆爽口的汤麻饼。汤麻饼有着百年制作历史,以风味独特驰名。选用上等的面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为原料,经过制皮、制心、制油酥等工序,用上下炭火精心烤制。

吃不完一整块,切成小块的汤麻饼同样黄而不焦、皮酥心脆,一口下去香甜化渣,令人食欲大增。

传统美食技艺之石观音板鸭

源于明清,集腌、熏、卤精华于一体,石观音板鸭独具干、酥、香特点,肉质紧实、不柴不腻,适合夏日的啤酒,也同样可以搭配冬季的汤锅。

一只正宗的石观音板鸭,不仅做法保持传统的工艺,更有着诱人的色泽和引人垂涎的味道。少了油腻、多了嚼头,是家中餐桌上的佳品。

手工制茶之崇州枇杷茶

崇州枇杷茶不仅是崇州珍贵的生态财富,还是成都鲜活的“山林味道”。因茶树叶片肥大、形似枇杷叶而得名,只原产于崇州文井江流域的山地。早在宋朝,龙门山脉一带的枇杷茶就被作为贡品进贡朝廷,“龙门贡茶”之誉流传甚广。

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崇州枇杷茶色泽红润、香气浓郁、味道甘甜,特色鲜明。在柴火烘烤中去掉水分,随着一遍遍翻炒蜷缩身躯,在热腾腾的水中苏醒,枇杷茶只能通过传统工艺进行手工制茶,才能最大程度保留香气和滋味,其制作工艺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手工艺品之道明竹编



在竹文化、竹资源富集的四川,崇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也极具代表性。

近年来,道明竹编完成了从生产生活用具向文化创意产品的迭代升级,既保留了传统的工艺元素和文化精髓,又让竹编变成符合现代化审美的工艺品,不仅能编织出耳坠、发簪等古朴风韵的饰品,还能依据客户的需求,定制特色各异的工艺品,让竹编更具有审美性、创意性。

民间手工艺品之怀远藤编

相传,怀远藤编起源于三国时期。怀远古镇有丰富的野生藤条资源,人们采集野生藤条,将其在水里浸泡后用竹作为器皿的骨架,再用柔软光洁的藤条进行编织,最后还要使用土法对成形的器物进行熏蒸,使它的颜色变得金黄夺目。

藤制品密实、坚固、轻盈,所产器具除传统的筐篼、提篮、藤椅、茶几等家用小器具外,如今也用于桌椅、衣柜、家庭装修,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在怀远,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以见到匠人在编织藤编工艺品的场景。(文字:强罡)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叶升芃

责任编辑:谢敏珊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