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学堂”:“花young高新”课程来了!

来源:成都高新 2021年03月30日 16:21

走出校园,学习仍然是每个人都需要终身投入的事。如何拥有更好的职场社交和实用技能?如何科学的当好一个家长?如何拥有更丰富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这些都是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全面发展的“加分项”。

当下,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实施,瞄准各类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提供了一套终身学习“大餐”。记者从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下称:教文卫健局)获悉,成都高新区社区学院2021年“花young高新”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出炉,确立了“推进三区联动,打造三个学堂”的年度课程目标:以服务园区白领人群为中心,打造园区“花漾纷FUN学堂”;以服务学生家长人群为中心,打造校区“教子YOU方学堂”;以服务白发人群为中心、打造社区“睦LIN街坊学堂”

教文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成都高新区社区学院将紧紧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构建家校社企“四位一体”立体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居民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需求,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花young高新”课程的推出,正是这一民生发展理念的具体呈现。

园区里的“花漾纷FUN学堂”

随着高新区产业飞速发展,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众多青年人才的生活归属地。如何让青年人才在这里学习更多的职场技能、平衡工作与生活、获取更大的人生价值?基于这样的思考,成都高新区推出了“花漾纷FUN学堂”。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学堂根据产业园区实际情况,结合中青年人群的特点、习惯、爱好,以及个体追求自我成长的能力和意愿,为各类创业者、建设者、从业者提供职场社交、实用技能、体育健身等各类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课程将实现每周一课,前期先在软件园等3个产业园区点位进行试点,今年将全面走进更多园区、厂区、楼宇、公共场馆等。

校区里的“教子YOU方学堂”

家长们总想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但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是送进更好的学校、提升更好的成绩,还是营造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更多的爱好和习惯?信息的不对称、理念的不到位,让许多家长感到焦虑无措。在成都高新区,也有不少青年家长拥有这些困惑。

在“教子YOU方学堂”,成都高新区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社区教育角度供给家庭教育资源,缓解社会入学焦虑,引导家长做一个内心平静的家庭教育者,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堂优选教育的行政部门领导、知名校长、各类名师,提供入学政策、亲子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等课程,让家长们能够“教子有方”“教子优方”。

社区里的“睦LIN街坊学堂”

作为市民生活的主要场景,社区先天承载着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的职责和使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学习更多的实用技能、拥有更多的文化体育爱好,对于提升区域生活品质而言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睦LIN街坊学堂”便是基于社区场景而构建的。这一学堂根据邻里社区实际情况,回应原住民、新市民、老年人、残疾人、再就业人员等群体的学习诉求,通过教育引导民众形成社区的共同精神和文化认同,在精心选择的25个社区教育点位中,提供公民教育、实用技能、社区治理、艺术体育、传统文化等课程供给,真正让学习型社区在成都高新区落地生根。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花young高新”课程真正服务百姓、取得实效,成都高新区制定了科学的评价机制,由高新区社区学院负责统筹指导课程评价,由高新区社区学院、街道社区学校帮助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根据学员报名人数的多少以及课程满意度,对教员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作为兑现课时津贴和续聘的依据。

在教材开发和课程设计方面,由成都高新区社区学院负责统筹,指导全区社区教育教材开发,支持打造“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形态,鼓励教员开展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也可直接引进市社区大学、上海长宁社区学院成熟的线上线下教材。

今年起,成都高新区社区学院、街道社区学校将进一步多元筹建师资队伍,建立社区教育师资库:通过“能者为师”“学有优教”等比赛活动,从企业、学校、社区挖掘招募教育人才;通过社会组织助力社区教育创新服务大赛,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盟师资队伍;通过直接延聘市社区大学、其他城区社区学院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整体增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能力。

成都高新区还将完善社区教育阵地建设,着力全覆盖教育网络的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项目运营中心,遴选社区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站及各类产业园区、社区综合体、大型企业、中小学校、文化馆、图书馆、艺体馆等场地,聚焦地域分布、资源优势和特色服务等因素,确定课程教学点位,规范化社区教育阵地建设,切实优化社区教育学习空间载体,真正提升社区教育品质、彰显社区教育高新特色。(记者:余书婷)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朱玲玉

责任编辑:杜芋漩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