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帆劲 百年创新路 2021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城科学之夜启动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5月22日 00:29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百年前,小小红船承载千钧

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科技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

信仰照耀百年之光

初心指引前行之路

百年回望,从筚路蓝缕到风华正茂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支撑

5月21日夜,在成都

我们燃亮科学精神的燎原之光

汇聚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让接续奋斗的“第一动力”更澎湃

5月21日晚,“2021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城科学之夜启动仪式”在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公园举行。

潮涌帆正劲,奋楫绘新篇。

在启动仪式上,省、市、区有关领导、科学家代表、少年学生代表共同启动2021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点亮蓉城科学之夜。

科学之夜点亮科技之光

这个夜晚,都有哪些精彩活动与感动瞬间?

一起来看看吧!

回望:

献礼百年致敬科学

从主题展览看科技百年征程

今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

“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

在中国百年创新之路上

四川省、成都市,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

抓创新、抓发展,谋创新、谋未来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百年回望,是为更好地再出发——

步入光华公园,“初心与使命——建党100周年科技时光印记”主题展览格外醒目。从“初心·东方破晓”到“征途·风雨兼程”,再到“拓新·浪涌帆劲”,最后来到“奋进·伟大复兴”,展现了1921年到2021年百年来的科技记忆——

1930年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创办“西南大学”;1950年成渝铁路在百废待兴中启动建设;1978年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十八大以来,翼龙无人机、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成都超算中心……成都智造、成都创造不断涌现,一块块展板上,文字讲述着百年来在党领导下我国、四川、成都科技创新的每一步进步与发展。

原子弹、氢弹模型,核电机组“玲龙一号”“华龙一号”模型,成都牌黑白电视机,5G智慧体验车、移动新能源除霾车……在主题展览现场,一件件凝聚着科学家心血的“重量级”展品,也生动地展现着百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奋进之路。

华龙一号1:40的仿真模型外聚集了一圈科技爱好者,在一众炫酷的科技产品中,华龙一号简单的半圆拱外型显得略有些平平无奇,但它却凝聚着我国核电发展30年来的关键技术。它充分利用我国压水堆核电站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获得了743项专利,104项软件著作权。“华龙一号的双层安全壳各有其‘使命’,内壳主要是抵御内部高温高压,外壳主用是抵御包括飞机撞击在内的各种外部灾害的作用,两层壳也可以发挥更好的辐射屏蔽作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技馆主管李小菊介绍。

在翼龙无人机模型前,两位年近半百的老人正给小外孙科普这架无人机的“性能”,“这可是在我们成都研制的无人机,具有中高空、长航时、侦查打击一体化多用途功能,可以在应急救援中发挥大作用呢!”

站在主题展览标志前,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正让父母给自己拍照留影。“这是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机会。不仅是这些‘国之重器’模型平日接触的机会较少,像我们小时候的黑白电视机孩子也没见过,现在的科技发展真的是太快了!”家长直言。

与此同时,主会场还特设“百年·科学人生”展览,集中展示了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等20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学术泰斗的事迹。“这些科学巨匠开拓创新、永攀科学高峰的精神让我很受鼓舞,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一位来自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和父亲一起来到现场观展,“我最熟悉的科学家是袁隆平,因为我爸爸也是一位水稻研究者。未来,我也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信仰照耀百年之光,初心指引前行之路。百年回望,坚定信仰,我们阔步前行……

传承:

科学精神薪火相传

从科学之夜看川渝相向共兴

从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

成渝铁路

到通往雪域高原的第二条“天路”——

川藏铁路

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奋斗下

提出了一个个自主创新的“中国方案”

科技创新,构建铁路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更引领了时代发展的“创新潮”

再看今朝,科学精神薪火相传

在启动仪式现场,原创节目《见证》,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说起,到被称为“世界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背后无数的“第一次”,让我们从西南地区铁路高速发展的跃进中,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拼搏奋斗——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在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端艰苦、路料运力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仅用两年时间便建成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营并服役至今,为四川、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科技人站出来,材料肩挑背扛、技术自力更生,铁轨、螺丝钉、炸药、水泥,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不等不靠,自主研制……一幕幕成渝铁路修建时的场景仿佛再现眼前。

69年前通车庆典的余音还未消散,新时代高速铁路的蓝图已向更远处延伸。川藏铁路被称为世界最难修的铁路。从四川盆地到世界屋脊,1800公里的长度,14000米的落差,在人类星球“第一大台阶”上修建铁路,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面对诸多的第一次,百万台工程装备聚集,无数的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用科技创新逐一击破世界难题。

借助新技术、新成果,科技人一次又一次突破环境的限制,使蜀地天堑变通途,开拓出新的征程。每一次、每一步,都凝聚着一代代科技人的坚守,和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接力。科学精神薪火相传,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下的成都,创新动能澎湃,离不开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活动现场举行了2020年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仪式。在绚丽的舞台上,他们是最闪耀的“明星”。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吸引和带领更多人去领略科技魅力,同样离不开每一位科普人的辛勤付出。活动现场还举行了2021年度十佳科普使者颁奖仪式.

科学精神永续传承。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成都“东进”,重庆“西扩”,共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盘棋”。在活动现场,川渝科普基地创新发展战略联盟成立,川渝两地的科技人将共谋科技发展,共享创新成就。

联盟将汇聚川渝地区各类科普基地优势,共同开展科普创新活动、创作科普作品、发展科普产业、建设科普队伍,实现共享共建、互惠互利、共创共赢,为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和国家创新能力服务,为川渝地区科技创新合作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展望:

创新科技赋能发展

从创新创造看城市创新势能?

一个个“源于成都、引领前沿”硬核科技

让城市创新在更多领域“并跑领跑”

也让幸福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创新赋能城市未来

展望下一个百年,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逛科技市集,感受科技魅力。在2021年成都市科技活动周主会场,特设的超5000平米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互动体验区让市民们直呼过瘾,立马投入到各类新奇有趣的科技科普体验活动中。

智慧绿道带来新体验。当下,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串起城市的绿道上也“隐藏”着许多科学“秘密”。在“绿道上的精灵展示体验”中,可爱的小生物让参观群众倍感好奇。“这是来自非洲的苏卡达陆龟和蓝眼露西球蟒,苏卡达陆龟是世界第三大陆龟;这是来自南美洲的红腿陆龟和红尾蚺。今天和大家见面的“小蛇”是其中特殊的白化个体。”来自拾野博物馆的饲养员细心地为参观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进行着讲解。

而在“‘我是大熊猫饲养员’互动体验区”,通过摄像头互动感知技术,参观者则可模拟体验给大熊猫幼崽喂奶和帮助排便的全过程,并与“幼崽合影留念”。

技术创新让生活更健康。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让“消杀”从专业领域走进百姓视野。除效果外,消杀是否绿色环保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今天展出的是我们研发的绿色消毒产品及技术,同时也希望向民众宣传绿色消毒服务的理念。”洁曼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鄢嫣介绍,此次活动周,洁曼克科技带来了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全球首创智能杀菌涂层微胶囊缓释分子技术及相关产品。“硅胶囊缓慢释放的天然配方杀菌物质,并形成抗菌粘连,表面可实现30天长效杀菌,可用于多种应用场景。”鄢嫣介绍,而其另一款消杀产品,主要成分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的“次氯酸”,起效过程不释放氯气,安全环保。

除表面消杀外,来自上海的AirMofa(空气魔芳)带了应用于公共空间空气净化的产品,可通过空气中的水与除菌盒内反应使二氧化氯缓慢释放实现消杀。

科技带来智慧生活。通过声音控制,即可操控家中任意智能产品——自动升降窗帘、遥控智能晾衣架、操作全屋智能娱乐系统,在电信全屋智能体验区,展示了智慧生活的无数新可能。市民胡先生对此很感兴趣,并发出感叹:“现在的家电越来越智能,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屏幕,居然能操控1000多种家电,希望这些智能家电能通过提升技术从而降低价格,让我们每个市民都能拥有。”

赛诺交科智能交通技术(成都)有限公司研发了“会说话的智慧红绿灯”,通过500万高清智能抓拍检测模块,可以对行人闯红灯进行语音提醒及抓拍,目前已在多地得到推广应用。

智能智造赋能新发展。在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展台,创意3D打印和并联四足机器人十分吸睛。“3D打印将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术融合渗透,对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与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通过3D打印,能大大激发创客们运用创新思维做出新产品。”据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由四川大学RoboCon团队自主设计的并联四足机器人,其每条腿使用两个电机驱动,从小跑到慢步步态均能实现,还能跳跃到70cm的高度。

精彩纷呈的展览让市民朋友大呼过瘾。“我们是温江区摄影家协会的,这次共有60多名摄影爱好者一起来现场体验科技成果,捕捉精彩瞬间。”王爷爷今年已经65岁,家住温江区的他,很早就和家人一起到现场参观展览,“成都这些年科技创新速度越来越快,类似的科学活动也很多,作为成都市民,我一方面感到自豪和欣慰,另一方面也希望这种直观好玩的科学活动能多多进校园,让孩子们体验前沿科技成果,他们是未来科技创造的‘后备军’,爱上科学才能更好地研究科学。”

5月22日到28日

接下来为期一周的时间里

成都还将集中开展一系列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科技活动

更多精彩,未完待续……

看度记者:丰海 陈静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