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 成都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成色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6月11日 13:59

6月10日,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会)召开,会上,《成都市首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出炉。

本次发布的《成都市首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聚焦十大工程,分为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四个大类,包括政府、企业两端的供需信息共422条。

通过近半年的建设实践,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随着制度机制逐步完善、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幸福场景更加明朗、市民幸福感受更加深切。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充盈市民“钱袋子”

家住温江区的应届生徐灵今年6月毕业于广州一所高校,前段时间,她在家刷手机找工作。登录成都人才网“2021成都春季网络招聘大会”页面,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让她一整天都在不停筛选,不停投递简历。“岗位真是海量,想找个电子商务类的岗位,适合自己的还真不少。”徐灵说。

要提高收入水平,一个很实际的方式,就是为居民们提供更多机遇,让就业有保障。这场持续两周的线上招聘会,优选了成都市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产业功能园区的一系列优质企业,岗位覆盖成都各行各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现代服务、新经济……累计发布职位17000余个。

2021年,成都要强化稳就业措施,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形式不同政策进行扶持。围绕就业岗位供给,启动2021年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入库企业申报活动,推进农民就地就业;围绕就业帮扶,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和“蓉漂”青年人才系列招聘活动。

稳就业保民生,居民“钱袋子”充盈,幸福感自然就多。今年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3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7.4%。

图据@heji米兰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一个社区至少建成一个美空间

夏日午后,叫上三五好友聊天、喝咖啡,也许是玉林北路社区居民闲暇时最惬意的一种享受。爱转角公共服务空间的出现,就给属地居民提供了场所。市民李女士说,经常来这里体验,巷子里还有一个机动咖啡车,出太阳的时候坐下来挺悠闲的。

社区党委书记介绍,爱转角空间还开展了许多老百姓亲自设计的活动,如美食沙龙等。“大家觉得有吸引力,可参与有收获。在这里生活交流或是学习,都是非常好的空间和载体。”

按照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五年之内,成都市的3043个社区,每个社区至少要建成一个社区美空间,平均每年有610社区美空间建成。同时开展市级社区美空间评选活动,今年建成市级示范点位91个,15年以后预计建设市级示范点位235个。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解决住房问题 才能获得更多“幸福感”

放眼全球,一些城市因房价、物价过高,不仅留不住人,还会“逼”走人才。要想让市民获得更多幸福感,首先要从解决住房问题开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是关键,要让房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让房子住得起、可选择、有保障。

当前,成都新增商品住房5.2万套,新建租赁住房3389套,盘活租赁住房15252套;184个社区商业示范场景、486个社区生活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招引首店127家;评选社区美空间10个、示范和特色消费场景18个;一季度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长50.1%;1月至4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6,同比下降5.2%,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片区“微循环” 高峰期不再“水泄不通”

位于金牛区奥林片区的五里墩支路,因居住人口多、出行车辆多,以前一到上下班高峰期,附近就堵个水泄不通。为了保证道路通行能力,成都市交通管理部门对这里采取顺时针单向循环(“微循环”),为单侧停车腾出空间,并在五里墩支路、五里墩东二巷等处,规划增设单侧占道停车泊位。同时采用时空错峰停车法,让奥林广场在夜间为周边群众提供车位。

如今的奥林片区,交通拥堵指数由2.25降至1.05,片区交通事故周报警量同比下降75.2%。“上下班不再堵了,住在这里心情舒畅很多。”奥林片区居民杨先生说。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通过实施“推进职住平衡、夯实基础建设、提高公交效能、优化交通治理、实施政策引导、营造通勤场景”六大行动,不断提升现代化交通治理能力。截至目前,该项工程已梳理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71条,31项重点任务、5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 市井生活更有品味

抚琴街道西南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属于金牛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造过程中,片区打破原来老旧小区“就院改院”的固有思维定势,把辖区划分为光荣、金鱼街、西南街三个片区,结合成都市一环路整治工程、金牛大道提升工程、社区游园提档升级项目等,整合资源,借力借势,通过不间断地板块式集成,共完成8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

走进抚琴街南一巷、南二巷,只见社区商业已经改造完毕。早餐铺子、鲜花店、杂货铺……各式特色小店聚集一起,丰富业态初步呈现。为弥补老旧小区社区商业不足,这里打造了商业步行街;为了延续城市记忆,精心保留了很多传统场景——传统的街边理发店、修鞋的手艺人……“改造得漂亮,我们生活在这里也开心。”住在这里的居民王女士说。

今年内,成都市每个区(市)县至少启动1个有机更新示范工程项目包装、融资及建设,完成1—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示范项目。锚定今年国庆、明年春节、大运会等重要节点,将全力推进53个片区更新项目建设、313个老旧小区分类改造,完成增设电梯1200台,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打通“生态惠民”最后一公里

温江区五凤段滨河景观带,是一条居民家门口的风景线。这条市民家门口的绿道,无论是一家老小饭后散步,还是周末带孩子跑步骑车,都大大提升了附近居民的幸福感。市民刘女士说:“现在的人都讲究一个生活品质,这里环境又好、离家又近,大人小孩耍都方便。”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最重要的是要打通生态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要从环境问题入手,一是解决群众身边的水问题、大气问题、噪音问题;二是优化群众身边的生活环境,在农村搞人居环境整治,在城市打造小游园,温暖市民的出行路。

随着生态惠民示范工程落地,越来越多环境治理新模式、空间改造新场景涌现。截至目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锦城蓝天”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美景;新建成天府绿道219公里、“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82条,生态良好本底得到守护。

△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的印章发放窗口前,市民周怡在两天内就顺利领到了营业执照。改革后的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窗进出,周女士可以同步进行核名、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办理。而在改革之前,则需要首先核名登记,再办理办学许可证,最后再办理营业执照,办理流程在法定上需要90天。

像周女士办理的这类业务,是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此次创新“三项改革”的其中一项——复杂事项综合许可,即对群众办理频次高、审批环节多、资格条件要求相对较高的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实行行业综合许可、一次准营,目前已将超市、餐馆、酒店等32个行业纳入改革,实现“一窗申报、一窗发证”。

稳定、公平、可及,不断完善的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正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截至目前,成都市营商环境3.0政策140项改革措施已完成120项,完成率达到85.7%。接下来,成都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研究制定4.0政策实施方案。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做好全方位保障为青年人才筑梦

在今年4月举办的“2021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位位来自文创社科和科技创新领域的青年人才次第登场,他们于短短几百秒的时间里,尽情挥洒着智慧的火花和盎然的自信。这场在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举办的大赛,已然成为成都青年人才追梦的紫禁城之巅。

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是为全市广大人才精心打造的“首站式服务平台”,旨在突出政治引领、宣传展示、服务聚合和合作交流四大功能,是各类人才认识成都、感知成都、了解成都的“首站”,也是全市人才汇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服务载体。

该项工程实施以来,截至目前,成都市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增至214家、建成高品质科创空间910.31万平方米;还率先推出“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科技金融组合产品,此外,成都市住建局新增商品房配建人才公寓2万套,团市委牵头建成青年社交空间833个。

下一步,成都将建好平台加强供给,加快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同时着力招引汇聚人才,大力实施“蓉漂计划”“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开展人才招引活动,加快推动重点区域人才公寓建设。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智慧与韧性守护成都人的安全感

“望江路段现接入报警,显示你方烟雾浓度过高,是否有真实火情?”

“现在此处有真实火情,请求救援!”

武侯区望江路街道办事处通过对街道城市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系统进行演示,展示了该街道的主要救援力量:由14位消防员组成的核心消防站。消防员们接智能消防物联网烟雾报警灾情后,立即通过电话与事故发生处核实灾情,通常能在接警后3至5分钟到达报警地点。

通过智慧安防设备覆盖,望江路街道构建智慧应急平台,实现了全天候安全管控,打通城市重点、难点神经末梢,连点成片,大大提高了辖区居民安全感。望江路街道对于安全风险的智能化管控,是成都市大力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成都,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截至目前,33项工作任务正在有序推进,2021年计划实施的35个项目已有28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剩余7个项目也已全部按计划开展。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让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成都所有街道

今年3月,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友联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启用,这里正式成为成都市为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而首批重点打造的枢纽型养老综合体,也是成都首个建成并启用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走进服务中心,明亮的大厅一侧,一位老人正在挥笔洒墨;另一侧则是几个显示屏,上面显示了老人的实时身体监测状况。走过大厅,健康评估室、康复室、养老房等沿着走廊排开,每一处都细心地安设了扶手等适老化设备。

近年来,成都针对医疗、养护分离等问题,引导一批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成为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等合作深化医养结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建立签约服务关系。

成都通过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营造社会互助互济良好氛围。目前,该项工程已发布政府需求清单37项、政府供给能力清单4项、企业能力清单5项,18个项目有序推进,2021年计划投资7亿元,已完成投资23.9亿元,各项工作正全面展开。

编辑:朱玲玉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