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类影片的社会意义何在?来第七期高朋学堂找答案!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6月18日 13:10

在生活节奏更加快速,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需要时间与精力去静下心来观看的深度阐述纪实类影片如何赢得用户的青睐?纪实类影片在当今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何在?围绕这些问题,6月18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高朋学堂第七期培训活动以“《纪实的力量》——深度阐述纪实类影片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为主题,特邀台专家工作室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主席彭辉老师与大家分享他从业35年来,从一名新闻记者到资深纪录片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同时他还以作品为例,与大家交流长视频内容创作的技法与经验。

讲座一开篇,彭辉老师以三个关键词“感性、理性、诚实”概括纪录片的基本拍摄要求,他说,“纪实就是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诚实地记录。”在纪录片创作中,感性的渗透,是对生活本真的“复制”基础;从“感性”中走出来,理智,甚至“冷酷”地创作,是还原影像本质的根基;“诚实”是纪录片至关重要的影像生态。“‘我在现场’是纪实影像不可替代的魅力,‘真实记录’也是纪录片最初行走的目的。”彭辉说。

《空山》是彭辉在1997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该部影片以空山坝一个因缺水而贫穷的村落(中坝村)为背景,描述了山民贫困而不消极,艰辛而不乏乐观的生活状态。6个月的拍摄时间里,彭辉和两名摄制组成员,在没水、没电、没粮食和蔬菜的村落采访,依靠雨水、方便面和两顶帐篷坚持工作生活,终于创作出了《空山》。当《空山》在第十二届匈牙利国际艺术电影节获奖后,当时的评委对彭辉说,“因为在这部片子里,除了贫穷,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刚毅。”当然,片子播出后,空山坝也因此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如今的空山坝已然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在彭辉拍摄的另一部纪录片《平衡》中,“西部野牦牛队”和盗猎者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藏羚羊保护”的较量。影片极其写实地展现了藏羚羊被屠杀以及“西部野牦牛队”队长扎巴多杰在面临藏羚羊保护与团队生存考验时所需要诠释的“平衡”,为观众传达出了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可可西里也因《平衡》广受关注,最终于2017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平衡》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彭辉和摄制组用了3年时间来记录,又浓缩在70分钟内播出,使大家感受到了时间空间和事件的震撼力。此片获得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高奖项——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领过很多次奖,这是唯一让我很难受的一次。”谈到《平衡》获得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时,彭辉说。

作为纪录片导演,彭辉关注的基本都是现实类题材。不管是《平衡》、《空山》,还是近些年在深圳拍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代打工仔,彭辉的纪录片关注的都是在困境中顽强活着的群体,“我认为这样的群体是让人感动的,也是纪录片人不可忽视的。”彭辉认为,纪录片记录当下就是为了改变未来,“只有质朴的纪实影像,最无限接近真相,在追寻事件本真的过程中,试图给观众一个可靠的答案”,这就是纪录片所带给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此次干货满满的高朋培训课堂获得了现场听众的好评,彭辉导演精彩的内容也在现场赢得了阵阵掌声。

据悉,参加此次高朋学堂的还有成华区、武侯区、锦江区、郫都区、龙泉驿区等12个区(市)县融媒体中心和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龚莉萍等高校师生。

看度记者:朱玲玉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