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西部内陆,这座城市为何频频被央媒重点关注?

来源:成都青白江 2021年06月18日 14:39

6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直播特别节目——《今日中国》四川篇播出,直播聚焦了四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成就。

在长达两小时的特别节目中,成都篇章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中以《成都中欧班列(成渝)连接对外开放大通道》为题,用5分42秒的时长直播连线,给全国人民全面介绍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中欧班列开行及对外贸易、临港产业等情况。除了5分多钟的直播连线,央视在介绍《四川丨数说川渝“新新”向“融”》《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日中国根根铁轨诉说百年变迁》等话题时,还分别插入了40多秒铁路港的内容及画面。据悉,今年以来,央视关注报道青白江已达32次。

铁路港之所以受到央视的重点关注,与近年来青白江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部署,发挥畅通国民经济内循环和链接全球经济外循环的引领支撑作用,扎实推进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密不可分。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普遍下滑,但成都青白江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中欧班列开行在新冠疫情中逆势大幅增长,表现不俗。据了解,今年1至4月,成都中欧班列订舱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0%以上,月度需求在200列以上,联想、TCL和戴尔等电子厂商成为主要客户。成都中欧班列进出口货值同比上涨32.1%,货量同比增长41.5%

成都世通研究院院长龙兴春表示,从2013年至今,依托于中欧班列的开行以及“一带一路”的支点支撑,同时注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来的发展新动能,青白江不断刷新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的城市身份,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走上了从重工业为支撑的“原”生态发展向现代化、国际化港口城市华丽转变,进而带动产业全面发展的跨越发展之路。

借“道”中欧班列

扩大国际国内“朋友圈”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参与其建设,2013年4月26日,首趟成都中欧班列从位于青白江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往波兰罗兹,架起快捷畅通的亚欧大陆桥物流“大动脉”,彻底改变了四川成都不沿边、不靠海的被动状态,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

经过8年多的耕耘,中欧班列已成为成都对外交往的重要使者,让成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建立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等61个城市,钦州、上海等境内20个城市,初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其开行量已连续5年领跑全国。

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拉近了成都与欧洲之间的空间距离,更紧密了两地间的经贸往来。比如蒲江工厂的博世电动工具、攀枝花的西红柿、红辣椒以及“成都造”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等产品通过搭载中欧班列,都得以抵达欧洲,而欧洲的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内地。

随着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核心区域,一个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展销、体验及文化交流功能于一体的的开放平台——亚蓉欧国家(商品)馆集群应运而生。场馆构筑浸入式文化场景,展示展销红酒、化妆品、皮具、平行进口车等区域特色进口商品,推行“线上销售+线下体验+保税仓储物流”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打造临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为市民提供“在蓉城,逛欧洲”的国际消费便利。目前已成功签约意大利翁布里亚&托斯卡纳馆、法国巴黎&波尔多馆、荷兰蒂尔堡馆、希腊兹拉马馆、波兰商品馆等国家馆、商品馆、文化馆32家。

据了解,成都铁路口岸已先后获批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肉类进口指定口岸、粮食进境指定口岸;成都国际铁路港成功入选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港区开放功能日益完备。

如今,成都国际班列已累计开行突破1.3万列,在全球供应链中创造着“黄金通道”价值。正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曾经评价,目前成都国际班列服务本地产能占比超70%,这条不沿边、不临海的国际贸易通道,让成都实现向内陆开放腹地的角色转变。

借助中欧班列这条大通道,青白江对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2020年,先后举行以“丝路亚蓉欧·全球共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以“亚蓉欧·链全球”为主题的第三届“亚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今年,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首场活动在青白江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法国馆举行。据悉,此次活动共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达219.2亿元,进一步推进了产业国际化。

借“力”铁路港口

加快建设“四区一枢纽”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成都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更加宽阔的道路。从历史来看,成都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开放性和经济文化交汇点的地位使其有着更加明显的积极性投身建设“一带一路”。

今年,青白江提出“努力打造陆港主枢纽”,将其作为打造成都北部中心的核心支撑。陆港主枢纽支撑力何在?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北部片区以大港区为龙头打造成都次中心,成都参与经济全球化、打造内陆向西向南开放前沿,都离不开陆港主枢纽,建设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是青白江和成都北部提升发展能级、成都乃至西部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于青白江未来如何建设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青白江区委主要负责人在去年底召开的区委全会上表示,将以率先探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指引,加快建设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开放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品质生活区陆港主枢纽(“四区一枢纽”),构建“一港双核四片”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推动成都由国家中心城市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稳步迈进。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青白江还将积极争取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产业园、“一带一路”大宗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供应链综合解决中心,提升对外开放新高度,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

“一带一路”在赋能青白江产业能级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其金融服务中心功能也将逐步凸显,初步形成以开放枢纽功能带动物流、以数字化融入产业链汇聚信息流、以金融创新服务畅通资金流的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面对新的规划目标,成都青白江将进一步释放“四区一枢纽”的发展能量。以自贸区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并通过对人才队伍、体质改革、政务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突破,提升青白江作为陆港门户枢纽带动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吸附力,为成都市、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借“势”成渝经济圈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两地互相交流,优势互补是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2020年3月27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达成4大领域20项具体合作内容。2021年1月1日,成都、重庆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首趟列车。这是成渝两地首次统一品牌、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十四五”开局首日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4月22日,青白江与西门子、四川联晟纸业共同签署《成渝数字化及物联网赋能中心战略合作协议》。青白江将依托西门子和联晟在物联网和数字化领域的先进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汇聚国内数字化及工业互联网引领企业,在青白江共建成渝数字化及物联网赋能中心。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当对外开放排头兵使命,为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今年2月,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池勇在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表示,青白江区将主动服务国家和省市战略,立足陆港枢纽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北部中心。

这样的信心来自于发展的底气。去年12月举行的成都“北改”工作推进专题会提出,要将成都北部区域打造成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链接亚蓉欧陆港门户枢纽、产贸结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而青白江在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优势下,在其中发挥着核心引擎作用。青白江以铁路港为核心,带动欧洲产业城打造适铁适欧进出口加工基地,推动金青新大港区一体化建设,引领周边产业功能区组团发展,联动十四个产业生态圈协同互补,加快打造开放产业核心聚集区。同时,坚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共建全川“亚蓉欧”产业基地,重塑区域产业经济地理,助力四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整车及零配件、农副产品远销欧亚,本地货源占比超70%,年均带动进出口贸易120亿美元以上。

推动高水平开放,这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借“成渝经济圈”这支“利箭”,青白江将继续拓展国际铁路和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覆盖范围,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全面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重构全球供应链体系,持续凸显并不断优化陆港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正是青白江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写下的最优注解。

编辑:何雨蔚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李玲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