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成都立传了!《成都传》将展示出完全不同的“锦官城”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6月23日 17:25

《伦敦传》的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将城市喻为人体,将街巷喻为毛细血管。他让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一个固定、死板的地理概念,而是鲜活、变动不居的生命体,它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种种样貌,从总体上构成了属于城的活力与生机。”

近年来,伴随着《伦敦传》的翻译,以及《南京传》《北京传》《广州传》等城市传记的出版,国内作家纷纷开始尝试给中国的名城作传。他们试图通过城市中的人物、场景、事件……将城市的成长轨迹和性格特征娓娓道来。

而由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蒋蓝创作的《成都传》也到了收尾阶段,他正在对书的内容和结构做进一步打磨,以期向读者展示一个构思和写法完全不同的“成都”。

努力成为文史学的福尔摩斯

近年来,蒋蓝的《至情笔记》《踪迹史》《黄虎张献忠》《蜀地笔记》《成都笔记》《锦官城笔记》等作品先后出版。这些作品都是非虚构创作,需要长时间深入现场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还要涉及到大量的正史、方志、传说、掌故,《成都传》自然也秉承了这样的创作手法。

蒋蓝一直记得著名老作家王火曾鼓励自己的话:希望他做文学和史学上的福尔摩斯。“我心向往之,勉力为之。”在蒋蓝看来,中国历史上就一直强调文史不分家,他在创作时也坚持这种传统。为了达到这种要求,他要求自己追寻到最真实的一手素材,无限接近事实的真相,努力成为“文史学的福尔摩斯”。

最大限度地回到历史的原点

“《成都传》将展示一个构思和写法完全不同的‘成都’,因为那是我心中的这座城市。”在蒋蓝看来,城市传首先是为平民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立的民众之传,他想写的《成都传》不是史料的堆积或者城市方志的压缩,他希望写出成都的城市性格与独特的风物。

城市传在大多人看来是建筑学家、城市规划者、历史学家展演的天地。蒋蓝认为,作家的工作就是要超越城市建筑、历史、地理、规划等各个学术的壁垒,回到文学语言的空间叙事,有规划地创造纸上建筑、纸上城市。因此,蒋蓝笔下的《成都传》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

重要历史人物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比如杜宇与凤凰山、开明氏(鳖灵)与茶叶入川、司马错和张仪与成都城的雏形、李冰与天府富庶格局的形成、文翁兴教的人才格局,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成都自古以来的水路、陆路的交通史,成为了成都包容吸纳的两条血脉;成都经历十几次的移民,形成了人种、文化、风俗、园林、饮食、建筑、街区、植物的落地与繁荣,充分彰显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变的底蕴。在他看来,自古的成都,条条大路就连接着外地。

蒋蓝曾表示,为了保证《成都传》中历史的质感,他坚持从史料到田野的书写方式,最大限度地回到历史的原点。他介绍,“目前能够见到的成都城墙遗迹主要有三处,一处是在北校场,一处在实业街与下同仁街路口,还有一处在青莲下街。当我实际来到这些城墙遗迹时,古人的沧桑、城市的沧桑扑面而来,这是靠史料阅读无法达到的。”(文综川观新闻、红星新闻)

编辑:邓海燕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