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成音乐剧 吟诵“好雨知时节”
昨日,记者从成都民族乐团团长肖鹰处获悉,由中央民族乐团和成都民族乐团联合打造的大型音乐诗剧《杜甫》,将于8月20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首演。
“为了创作好这部剧,创作组日前专程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进行采风。如今,我们的创作又有了新进展,整部剧基调算是定下来了。”肖鹰告诉记者,音乐诗剧《杜甫》基调是寻找杜甫和探寻杜甫的当代影响。目前,该剧已由原来的七个章节改为了《序》《田园》《离乱》《梦想》《尾声》五个章节。特别的是,乐手除了演奏以外,还将在剧中吟诵《春夜喜雨》《江村》《石壕吏》等杜诗名篇。
全剧基调
寻找杜甫和探寻杜甫的当代影响
“将音乐诗剧《杜甫》的基调定为寻找杜甫和探寻杜甫的当代影响,是经过创作组深思熟虑的。”音乐诗剧《杜甫》的导演,国家一级导演、北京人艺导演易立明告诉记者,我们做这部剧,肯定不会塑造一个具体可感的杜甫形象,而是带领观众通过音乐去感受杜甫的精神气质,这就是一个追寻杜甫的过程。
此外,这部剧还特别注重杜甫对当代人的启示,我们想借助音乐来表现杜甫忧国忧民、天下大同的情怀,让当代人感受到杜甫的梦想。谈及为何会将原来的七个章节(包括《序》《踌躇满志》《家国忧患》《离乱岁月》《巴蜀长歌》《荆湘悲歌》《尾声》),改为如今的五个章节(包括《序》《田园》《离乱》《梦想》《尾声》),易立明解释说,以前的章节更像是对杜甫进行编年史的演绎,现在该剧打乱时间顺序,也许能为观众了解杜甫带来更多想象空间。“除去《序》与《尾声》,《杜甫》一开场就将展现出杜甫在成都生活的田园诗意,以及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
紧接着,《离乱》将用更加激昂的音乐展现安史之乱。相比而言,《田园》《梦想》是两个较为舒缓的章节。”
乐器演奏
表现民族音乐的审美意境
既然是一部音乐诗剧,乐手们又将用什么乐器、怎样演奏《杜甫》的每个章节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音乐诗剧《杜甫》的作曲梁仲祺。
“除去《序》与《尾声》,《杜甫》中间的三大章节都有较为鲜明的演奏形式和体裁。”梁仲祺向记者举例说,如《田园》中的演奏其实就是一部竹笛协奏曲,也可认为是“竹笛与乐队”的形式,这里说的竹笛是一个乐器组的概念,包括北方的梆笛和南方的曲笛、新笛。这一章节用竹笛作为主奏乐器,更能体现“锦江春色来天地”的意境。
《离乱》中的演奏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是一部打击乐的协奏曲,协奏部分除乐队演奏外,还将加上人声和肢体所产生的效果声,从而营造出一种战乱的音响场面;第二部分采用“管子与乐队”形式,管子的音色高亢悲凉、如诉如泣,能够很好地表现战乱下哀鸿遍野的景象。《梦想》中的演奏是一部弹拨组的协奏曲,弹拨组的乐器同整个乐队进行对答与交融,大型民族乐队中的弹拨组音域宽广、音色独特、色彩鲜明,既能体现细腻婉约的情绪,又能表现宏大华丽的场面。
梁仲祺还告诉记者,《杜甫》是以大型的民族乐团为表演载体的民族管弦乐套曲,是器乐、声乐、诗歌吟诵的综合舞台呈现。“这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整部音乐诗剧,该剧是多部民族器乐协奏曲的集合,力图表现民族乐器的特点和优美,以及民族音乐所蕴含的审美意境。”梁仲祺说。
表演形式
既有乐器声还有吟诵声
说到人声的效果和特点,易立明把《杜甫》的艺术表演形式定义为“音乐剧场”。易立明告诉记者,除演奏中的乐器声响外,剧中乐手的肢体声和吟诵声,其实都可算作《杜甫》中的一个部分。
“除《序》之外,其他章节都将有乐手参与到杜甫诗句的吟诵中。”梁仲祺告诉记者,我们选取了包括《望岳》《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悲陈陶》《兵车行》《石壕吏》《春望》《江村》《春夜喜雨》等杜诗,如在《田园》中,乐手将吟诵《春夜喜雨》;如在《离乱》中,乐手将吟诵《兵车行》;再如在《梦想》中,乐手将吟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据了解,7月中旬,中央民族乐团和成都民族乐团将分别在北京和成都两地同步开始排练,两个乐团的乐手分别为70人左右。8月15日,成都民族乐团将赴北京与中央民族乐团进行合排,8月20日音乐诗剧《杜甫》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首演,8月21日将再演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