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展览,展出张大千“倥偬的乡愁”

来源:成都市文广新局 2016年07月15日 16:53

DIY填色大千画、创意泼墨泼彩画、大千人物形象创意画……7月14日,一场名为“走进大千世界,‘绘’聚色彩能量”的活动在成都博物馆新馆举行。它是为了配合成都博物馆新馆开馆特展《倥偬的乡愁·张大千》所开展的一场社教活动。这场以“乡愁”为主题的展览,通过国画大师张大千留下的收藏品、粉本、作品、印章、书信等,向观众呈现了张大千的丰富人生。而展览的策展人孙凯,是张大千大弟子孙云生之子,曾与张大千共同生活8年。这次他向大家讲述了张大千的许多轶事。 临摹粉本,了解张大千学习古人的过程 临仇英《千秋绝艳图》、临韩滉《五牛图》、临李公麟《五马图》……展览现场,除了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人马花鸟作品之外,还有40多幅张大千临摹古人书画的粉本。“这次的展品大部分是之前没有展示过的,是一个画家关起门来,自己在家里做的功课。”孙凯说,这些粉本是这次展览的精髓,从中可以了解张大千对古人学习的过程。 “这件作品可谓弥足珍贵!”指着一幅《十八描》,孙凯说,“十八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衣服褶纹各种描法的统称。张大千根据他对古人线条的掌握,作了这件课徒稿,留给孙云生学习和珍藏。 而李公麟《五马图》已经佚失,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仅有珂罗版。通过张大千临摹的《五马图》,观众也得以看到《五马图》的全貌。 “徐悲鸿评价大千先生是‘五百年一大千’,但大千先生评价自己是‘五百年来第一鉴赏家’。”孙凯说,张大千收藏了大量古代的名家画作。只要他收藏的画他必定临摹,在临摹过程中慢慢领悟各大家的绘画技巧。“此次也展出了不少大千先生收藏的古画和珂罗版古画。” 展览还展出了张大千收藏的花盆、玩石、印章等。孙凯透露,张大千喜欢收集印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希望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篆刻来研究各个朝代的字体;另一方面,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将印章物归原主,再将一些无主印章交给博物馆,好将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川味难改,在“八德园”吃“辣”面包 展览中,有一封张大千给“怡胜小友”的书信,叮嘱他考试要考第一名,上下车要小心,不要到大塘里面游泳。这位“怡胜小友”正是孙凯。 “大千先生始终着中国传统服饰,从不穿西装打领带。”孙凯记得,第一次见到张大千是在日本。有一次,张大千带孙凯去一家华侨开的四川饭店吃饭,但是挑食的孙凯什么也不吃,张大千就让后厨给他做了一份担担面。“那家四川饭店原本没有担担面,当时大千先生用一口四川话对我说,‘那都是给我太老师面子才给你做的,要不然人家大厨才不会给你做,吐一啪口水给你吃!’” 后来,孙凯又随张大千居住在巴西“八德园”。“大千先生觉得那儿的气候、植物与四川最为相似。”孙凯说,他在“八德园”居住时,看见园子里的花草树木与今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如出一辙。 饮食上,张大千也川味难改。孙凯说,“八德园”的早餐,经常是保持着“川味”的面包,通常是涂一遍黄油再涂一遍辣椒。张大千的厨师也是从四川带出去的,为他制作四川口味的菜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