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馆“丝路之魂”文物特展 零距离“触摸”世界遗产

来源:四川日报 2016年12月15日 10:42

工作人员对展出的造像进行测光。

精美的麦积山石窟壁画。

精美的石雕。

还有12天,“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就将在成都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12月14日,成博4号临展厅内,临摹复制的新疆龟兹石窟、高昌石窟以及甘肃麦积山石窟的壁画及彩塑已布展完成。记者了解到,4号展厅的43幅壁画和16尊泥塑,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克孜尔石窟,曾以精美壁画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遗产点;麦积山石窟的泥塑,则助其享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

此次展出的作品为1:1原样临摹品,与去现场只能在洞窟外隔着铁丝网观看不同,这次可以让观众零距离感受文物沧桑。

看临摹 比去现场更有冲击力

14日上午10点,成博4号厅向媒体开放。灯光下,壁画“斑驳”、雕塑“风化”,虽是临摹品,但镌刻着时光印迹的厚重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此次特展主要集中展示新疆龟兹石窟、高昌石窟以及甘肃麦积山石窟的壁画和彩塑。其实,这批1:1原样复制的作品,有的早已成为“准文物”。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馆员张萍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抢救性保存古老的文化遗产,一批拥有深厚画功的临摹师进入洞窟,在昏暗的灯光下展开年复一年的临摹工作。他们笔下不仅再现了历代壁画丰富浓艳的色彩、细密流畅的线条,也将1000多年来壁画受环境影响而出现的脱落、掉色忠实复制。

这次来蓉展出的作品,几乎全是麦积山石窟的特窟作品。为保护文物,这些洞窟早已加封铁丝网,即使在现场,观众也只能隔网欣赏。而今原样复制的壁画被精心布置在灯光下,几乎零距离带来的清晰视觉效果,远比现场更具冲击力。

麦积山石窟的壁画及泥塑,仅在1992年赴日本进行过展出,国内仅在山西开展。此番来蓉,是其24年后首次最大规模的外展。

“零误差” 误差与实物小于二毫米

临摹复制品是否就没有原物的艺术价值呢?成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参展的复制壁画和泥塑,与原有文物几乎零误差。

敦煌、麦积山石窟等壁画,已相继进行了几十年的抢救性临摹。除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年青一代的临摹师几乎全是高校壁画系的高材生。即使如此,他们刚入洞窟时也不允许仓促动笔。

进窟第一年,只能熟悉石窟,第二年才开始学习临摹单幅壁画。直到水平到一定程度,才能临摹整幅墙的壁画。很多时候,临摹师除了吃饭休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洞窟里度过。

专程来蓉布展的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段一鸣介绍,一尊真人大小的石刻造像,形体比例和大小必须精确地把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而为了临摹出文物原有的神韵,临摹师还得花大量时间学习佛教造像艺术,“比如北魏造像的风格是秀骨清像,到了隋唐,造像就变得丰满圆润。临摹师必须了然于胸,才能下笔有神。”

麦积山石窟现存造像众多,但随着老师傅的退休,剩下的临摹人只有几个。段一鸣说,他们只能捡麦积山石窟的精华进行抢救性复制。而剩下的大量文物,则只能通过3D扫描技术保存其风化、损毁前的形态。

新闻亮一点

●克孜尔石窟壁画

作为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佛教石窟,克孜尔石窟凭其精美壁画,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成为一处遗址点。此次特展,4号厅有24幅壁画均来自克孜尔石窟。

●“薄肉塑”飞天

展览现场,平面绘制的巨幅《伎乐飞天》很是引人注目。这幅壁画的原作是中国石窟壁画中仅此一处的“薄肉塑”作品。古代工匠把平面绘画与立体雕塑创造性地结合,用线条塑造吴带当风的灵动飘逸,而肢体的裸露部分则用两三毫米的细泥塑出立体感,令飞天有了“呼之欲出”的视觉效果。遗憾的是,以“薄肉塑”技法原样复制的《伎乐飞天》其泥塑部分已经严重脱落,因此未能来蓉展出。

●麦积山石窟泥塑石雕

敦煌莫高窟以壁画为主,麦积山石窟则以泥塑和石雕著称于世。由于泥塑保存非常完好,并且跨越了从后秦至明清的1000多年历史,因此享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麦积山的雕塑就是一部非常完整的中国雕塑史。

编辑:李玲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