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 敦煌大展背后的故事

来源: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2016年12月30日 15:24

一群年轻人,一个神秘的任务。七条绝密路线通向全国71家博物馆,旅程蜿蜒途经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短短12天,足足200余件珍宝被安全送到成博负一楼的“赛宝大会”。

这可不是拍电影哦!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跨越千里迎接文物归来的主角们正是成博的秘密“特派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了完成“不可完成任务”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很充分!策划过程稳当当

全国除了港澳台、吉林、黑龙江和江西,其余每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文物参展,本次展览借展所需联系的相关单位之多,史无前例,文物级别之高,在全国都属罕见。为策划这场最大规模的借展之旅,工作人员们伤透了脑筋。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如何制定出安全又快速还能保证成功实施的计划,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为了能让借展的队伍早去早回,从10月起,成都博物馆就开始着手联系有关文博单位。11月初,王院长亲自带着两名工作人员来到河南和陕西参观展馆、挑选文物。它们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和起始点,相关借展单位最多,故而成为了借展路线中最为重要的一站。

接下来的时间里,直到12月上旬,大家忙成了小蜜蜂,不仅要落实借展协议、交换合同还要打电话挨个核实提取文物的具体时间。最后,通过与专业的文物运输公司的协商,成博终于拿出了最为合理的七条路线方案。

在这七条路线中,前往华东地区的5号线和华北地区的3号线采用了空运加陆运的方式,而纯陆上运输的则是华中地区的1号线、西北地区的2号线及西南地区的7号线。而新疆和西藏地区距离较远,4号线和6号线则采用了空运的方式。

每一个小分队的成员由三部分构成,成博工作人员、运输公司人员及安保人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七条线路的工作人员除了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以外,都配备了特殊通讯设备,随时与成博“总部”保持联系汇报情况。此外,所有借展人员直到出发前才会知道具体的工作路线。

2016年12月11日,成博派出的第一个特遣小队出发了,一场奇妙的旅程由此展开。

超仔细!点交现场数珠珠

秋秋和她的两个同事负责5号线的后半段。所有线路中,唯有这条分为了前后两段。经过一番车马劳顿,在南京市博物馆,秋秋见到了传说中的七宝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

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阿育王塔,也是南京市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镇馆之宝。本次展览真是得到全国多家博物馆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呈现在成都观众面前,有些展品甚至是别人正在展出的镇馆之宝,我们的借展人员直接从展厅“接走”了别人家的宝贝,正如秋秋带回的这座阿育王塔。

为了能让观众们和阿育王塔有个约会,秋秋和同事们立刻开始与对方进行点交。按照规定,点交文物时,需要进行全程拍照,双方工作人员需要确认文物上的缺损,就在这时,大家遇到了一个难题。

“本来想一个小时就可以交接完毕,最终还是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秋秋告诉我们,这件文物的交接比较复杂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数清楚阿育王塔的塔身上到底有多少个宝珠,又有多少个金钉。这可是个“大工程”!因为在塔身上,整整28个面上都镶嵌了小珠子,而需要数金钉的面数更是高达37面。

生怕出错,4个工作人员围着数,一面又一面,每一面数出的宝珠和金钉数量4个人都务必一致。整整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数字。“珠子是285颗,钉子是553颗。”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件精美的宝塔总算可以交接了。

确定可以后,交换文件

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首先用柔软的纸巾将宝塔裹上。确认塔刹上的四串悬铃都已逐个包好后,他们再将娇小的塔尖放进了四方的塔身中,根据塔身和塔刹的形状,现场切割泡沫板,一层一层将这座纯金的阿育王塔保护起来。当泡沫内囊没过塔刹上端后,还需要用三层泡沫板压好,才是完成了第一步。随后,工作人员为它套上两层木盒,用工具将箱子封好,整个装箱过程才算结束。

这一次所有路线上借展的文物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点交和包装的。和阿育王塔一样,西晋时期的金步摇上那些细小的叶子也需要工作人员们一起数数,十分考验耐心和细心。而琥珀璎珞更是多达400多颗,3号线的工作人员说数得眼睛都花了。

 

我方工作人员和对方工作人员一起数璎珞串

除了小件文物需要仔细清点,一些较大的文物也带来了一些麻烦。货车进城时间受限,一些小分队凌晨4点就要披星戴月地进城取宝。为了能准时回到成博,秋秋和同伴们最忙的一天,是到了三个城市,四个博物馆,一路上争分夺秒,一刻也不敢耽误。

幸运的是,5号线全程在路途上较为顺利,与之相比起来,阿杜所在的小分队真算得上一部“准公路片”了。

不容易!披星戴月雾蒙蒙

阿杜所在的三号线是一条由古老文物串联起来的,最“厚重”的路线。沿线上的24件文物各具特色且年代久远,最早的竟然已经到了舜帝时期。

阿杜告诉我们,二里头文化的嵌绿松石铜牌饰与陶寺文化的铜齿轮形器算得上是中华文化起源之地的文物代表,对商周时期古蜀文明的影响重大,与之后相隔几百年的三星堆文化也有重要关联。

三号线工作组清点、核实、装箱,取文物的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只是天有不测风云,恶劣的天气成了拦路虎。那天晚上,坐车离开河北唐山的阿杜和同事们刚开上高速路没有多久,天降大雾,高速路被迫封闭。走不掉又下不来,他们在原地等了好几个小时,直到交警疏通,才得以脱身。

路上堵车

“当时也是卡在人多路中间嘛,前面有车堵着,后面也来了车,等了很久才终于走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吃喝拉撒的什么都很麻烦。”

离开高速后,沿着渤海一线的海滨大道前行,天气有所好转,不过很快,进入国道上的平原地带后,工作人员们再度遇见了大雾。

“雾大到晚上开车,只能看得到十来米,因为灯光照着嘛,明显可以看到那个雾是一团一团地扑面而来。”

那天的辽宁正在下大雪,路面因此而变得湿滑。为了安全,车速降到了六十码,缓慢前进的阿杜一行人坐在车上心中有些不安。

“从头一天的早上九点半从北京出发,第二天的七点半才到,恩,应该就是22个小时。”

长时间在狭小空间中的经历使得一位女同事一直晕车,情况严重到吃晕车药也不能缓解症状,为了不拖延行程,她一路坚持,而这种坚持也得到了远方美景的回馈。

“除了这一段比较恼火,总体来说这次还是多顺利,我们还看到了朝阳雾凇,很有名的那个,特别漂亮!像内蒙、山西那边啊,地势比较高,风景都特别好。”

天气突变影响的对陆上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从西藏出发的空运线路也差点儿没能赶得上。大雪导致的飞机延误让4号线的工作人员比原计划推迟了整整7个小时!

如果说一时的不顺是靠坚持取胜,那么,接下来的这版一波三折的迷你《西游记》的主角们恐怕是靠意志力取胜的吧?

持久战!取宝途中路漫漫

七号线是本次所有线路中最为特别的一条线,也是唯一一条海陆空三线工具全用过的路线。工作人员自起点广东出发,途径海南、广西、云南,来到终点站贵州后便将所有的文物一起送回北京和上海,最后空运回成博。

这条线路的时间长度和地域跨度都是最长的,而这个小分队中的成员带的衣服也是最多的。他们为了取得珍宝,一路需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和《西游记》的师徒四人一样,目的都是利国利民,不过他们要取的不是大乘佛法,而是丝绸之路上沿途的宝贝。

阿段就是这取宝队伍中的其中一员。每到一个博物馆,阿段都要拿出他的“通关文牒”,经过审核验证才能够顺利交接。这一次他们带回的32件文物来自9个博物馆,均为国家级珍宝。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从南海一号沉船中出水的金器和瓷器。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及其沉船遗址中打捞出来的文物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沿途接收文物,七号线队伍也接受着漫长旅途的磨砺。因为车速需要保持在80码,他们平均每天要在车上待十几个小时!阿段告诉我们,去往遵义的路上,光是坐车就坐了整整18个小时,他的生存意志几乎到了最薄弱的时刻。而在去往岛上的时候,由于天气原因造成本来一个小时路程的轮渡被延长到了两个小时,十一点出发,一直拖延到凌晨两点才到海口的大家险些崩溃。

“真的是最恼火的时候,不过,就像是马拉松,只要度过了那个点,后面就轻松了。”

尽管路途辛苦,但是阿段总能找到一些有趣的法子让大家轻松起来。“我每到一段路就给他们放一首歌,去广东的时候放的是《誓要入刀山》,去海陵岛和海南岛的时候,放的是《东极岛之歌》。是不是有点儿像电影?”

说起他们在海边休息的半个小时,阿段露出笑容。那是经工作人员们认证的,整个路途中最为惬意的时刻。来自南方的成博工作人员和来自北方的运输人员一起在沙滩上享受着海边的风景,似乎忘记了一路走来的疲惫。

“这次虽然累,但是能去那么多的地方,看到了不同地域的风情、地貌还有各个地方的博物馆,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

七号线小分队在12月21日晚上回到了成都博物馆,就在大家都为顺利完成任务而喜悦的时候,谁都没有料到,九九八十一难还“差一劫”,一场加时赛即将开场。

12月23日,接到命令的阿段再度披挂上阵,火速赶往广州去取最后一件展品。这件展品当初在交接时因为种种原因被耽误,为了能让它来成博和其他文物大团圆,工作人员们连夜将它打包装箱,让它跟着阿段踏上返程的路途。

阿段回到成都的那一天正好是12月24日晚上,随着最后一件文物的到来,成都博物馆史上最大的一次借展计划在平安夜的晚上平安结束,七条线路的工作人员全都安全返航,满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珍宝而归。

在这场展览成功举行的背后,不仅有成博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还有各个借展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参与本次大展筹备的工作人员,正因为有大家的不辞辛劳,才有观众们的从容观看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吴骆云

编辑:杜芋漩

看度两周年拍拍活动上线“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专区,把你拍到的敦煌艺术大展现场照片晒出来,1个G流量等你拿!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