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小区内深藏旧书店 流动书房流通旧书百余万册

来源:成都商报 2017年03月23日 16:38

3月21日,成都清溪东路80号,近百平方米的房间被两米多高的书架挤得满满当当

成都西门的一个老小区内,45岁的湖北人傅天斌在这里经营着一家老旧书店,取名毛边书局。从仅两平方米的小橱窗到如今百平米的套三房间,毛边书局已经20年了。多年来,店址几度更换,但都隐身于小区内。藏书也从最初的几十本到了现在的10万余册。

尽管店址隐蔽,但在书友圈中,“毛边书局”的名声却不小。20年来,书店流通的旧书达百余万册,买家甚至远至海外。收到的书友来信也多达3000多封,其中包括不少名人大家。让傅天斌引以为傲的是,书店的店招题字正是来自于流沙河。

小区书店

100平米房间藏书10万册

3月21日,一场小雨后,成都阴冷了不少,傅天斌的书店依然大开着窗户,“书多,容易发潮,只能开窗通风。”

傅天斌的这家书店位于成都西门的一个老小区内。21日下午,怕记者难以找到书店位置,傅天斌提前站在了小区的院坝里。“这边请!”见到记者,傅天斌礼貌地举起了右手,走在前面引路。书店位于一栋住宅楼的1层,三室一厅,近百平方米的房间被两米多高的书架挤得满满当当,书架之间的通道最窄处还不足半米,整个房间的味道也被油墨香占据。“确实太窄了,有时候书友来找书都得排队。”傅天斌说。

4年前,傅天斌租下了这套住房,房租1500元,转运书籍前前后后花了近半年时间。在这里,汇集着数万品种的各类书籍,共计10万余册,一大半都是在市面上已经难以找到的旧书、毛边书,价格从几元到数千元不等。

经营20年

买家来自全国各地不乏海外书友

尽管书店藏身小区,仍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爱书的人总能找到这里。”傅天斌说,曾经一位日本的书友让他印象深刻,“我们到了成都后,先后搬了3个地方,每一次更改地方,都没有告诉他,但他总能找到我们,一打开门他就会立马说一句‘还记得我吗?’”

1997年,傅天斌在湖北十堰创办了“毛边书局”,那时他还是当地新华书店的职员。2001年,与爱人结婚后,傅天斌来到成都,并在光华村附近的小区内租下了房间,继续卖书。“其实也谈不上是什么生意。一月下来,除去房租和收书的成本,也就5000元左右的收入。纯粹是因为爱书,喜欢这个。”傅天斌说。

今年即将迎来书店20周年,傅天斌计划再找一个“像样的地方”,“让这些书不至于这么憋屈,爱书的人也能方便地来阅读。”傅天斌介绍,20年间,通过书店流通的各类旧书就已经有百万余册。

收书故事

别人不要的“废物”他却当宝

对于傅天斌来说,收书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有时候去旧书市场,别人都盲目的淘书,我是一定要翻翻书的内容的。”

说起收书,傅天斌带着一点骄傲,“有一次,我去收车辐老先生的书稿,我到的时候,同行已经淘过一遍了。我看到剩下的书稿上,车辐先生署的是自己的笔名,例如‘苏东皮’、‘洋槐’等,别人不知道还以为这些书稿毫无价值,我立刻就买下了,装了整整一个编织袋,才花费了300元,捡了个大便宜。”

另一类重要的收书部分还有毛边书。“毛边书其实是一种装帧方式,一般的平装书每页都是分离的,而毛边书则是相连的,这一类书在出版的时候是很少的,一般是作者留给朋友或者书友把玩的,每看一页都要用刀自己来分离,看完之后还可以把周围全部裁剪掉,不会影响到书的边缘部分。”

“现在旧版的毛边书很受人追捧,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热门收藏品种之一。”傅天斌说。

“大家”读者

车辐题字“做了大好事”

在爱书这件事上,有一个人对傅天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人,就是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老先生。1996年,傅天斌正在四川大学进修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喜欢读书却又苦于没有正确方法的他,鼓起勇气给流沙河先生写了一封信,请他给自己推荐值得看的好书。让傅天斌喜出望外的是,仅仅过了一周时间,他就收到了来自流沙河先生的回信。

信中流沙河写道:“天斌小友:来信迟复了。离乡来蓉做工,生活不易,你还能读很多书,希望你勿太劳累致病。你若有空暇来我家,我欢迎你……”这让傅天斌深受感动,也开始了他与流沙河的缘分。

傅天斌说,“我就是这样与老先生结下了缘分,后来老先生到毛边书局找过几次书,我们逐渐熟识,除了书信往来,我还常去老先生家拜访他,老先生还为书局题了名。”提到与流沙河的往来,傅天斌告诉记者:“有一次老先生来到书局,想找一本《东京梦华录》,结果找到了,老先生很高兴地告诉我,他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今天在这里找到了。后来,老先生又来过几次,来找一些与古文字类相关的书籍,每次老先生能找到他想要的书,我都觉得特别自豪。让爱书之人看到想看之书,让有价值的书不会尘封落灰,这是我做书局的初衷。”

21日下午,记者联系到流沙河老先生,说起傅天斌,老先生直言:“这个小伙子不得了,很能干。”对于多年前的书信往来,流沙河老先生也很有印象,“他以前在中央花园卖书,我还去那边买了七八百元的甲骨文小字书,当时外边都很难找到。”

另一位让傅天斌印象深刻的是车辐。傅天斌说,当年在湖北新华书店工作时,曾办过一份《书友》的刊物,当时曾找到了多位大家约稿,其中就有车辐。后来到成都开书店时,也曾为车辐寻找旧书。两人保持着多年的书信往来,“每次给他送书,他都要给钱,我不要,他还要跟我急,可惜前几年也离开了。”在傅天斌的文件夹里还收放着车辐为他题写的字句——有志于文化交流,做了大好事,是为可敬。落款显示“成都车辐八十又七”。

除了流沙河、车辐,中华书局的傅璇琮,著名作家、翻译家、“七月派”重要作家贾植芳,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作家牧惠、钟芳玲等众多名家也曾与傅天斌有书信往来。傅璇琮、陈思和盛赞毛边书局为“流动的书房”。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毛边书局内,看到了这些“大家”给傅天斌写来的信。傅璇琮在一封信中说,“拙著《唐代诗人丛考》近重印出版,拟寄奉一册”;著名出版人、作家钟芳玲从美国寄来的信中,用中英文写道:“欢喜遇见一位对古旧书热爱者”。“算上一些其他的读者,多年来书信足有3000多封。”

实习编辑:程安邦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