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敦煌 成都博物馆“丝路之魂”大展引发轰动的背后

来源:成都博物馆 2017年04月11日 11:35

2017年4月10日,成都博物馆“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圆满落幕。三个多月的展期中,“丝路之魂”大展受到了持续关注。

据统计,截止4月10日,“丝路之魂”大展参观人数共计108万人次。在法定节假日,每日入馆人数均接近2万人上限。展览期间,成博配套举办了22场“丝路之魂”系列学术讲座,现场参与7700人次,每场讲座预约名额放出后瞬间被一抢而空。来自敦煌、麦积山、新疆、成博4个单位的讲解员共讲解3374场,听众人数36万。节假日举办展览配套社教活动46场,共5000余人参与各种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趣味社教活动。

本次展览受到媒体青睐,近百家媒体参与报道,辐射了上千万人。截止4月10日,中央和省市等主流媒体报道逾14.5万次。平面媒体300余条,整版52个、电视媒体147次、微信公众号3000余条,各媒体网络直播共计62条,超2000万人次在线看展、听讲座,影响力空前。成都博物馆还与四川电信IPTV合作推出“成都博物馆”频道,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为切入点,充分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的精品文物,配套有“丝路之魂”大展讲座直播及讲座速记,每日观看量约5万次。大展能够一直保持这种热度,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丝路之魂”大展为何热度不减?

 

要保持展览热度不减,首先必须以自身的高品质为基础。

本次“丝路之魂”大展从敦煌石窟艺术和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两条主线出发,向观众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使观众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以及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的紧密联系,升华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国宝级”文物汇聚成都,不仅彰显了成都的文化自信,而且发出了传承丝路文化、再创开放新局的时代强音。

本次展览的主题“丝路之魂”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此次大展汇集了众多极具价值的文物:8个精品复原石窟揭开敦煌神秘面纱;70幅敦煌壁画临摹复制品及上百件精品文物,再现敦煌的辉煌历史。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九色鹿等国人耳熟能详的“敦煌元素”齐聚成都,让观众更加直观地近距离欣赏敦煌石窟艺术文化;还有60余件来自新疆石窟与麦积山石窟的壁画、彩塑精品,展现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另外,“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汇集了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2家文博单位的200余件套精品文物,吸引了众多想要一睹“国宝”风采的观众。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大展积聚人气保驾护航。

在整个“丝路之魂”展览期间,我们基于观众的实际需求,加大了公众服务的比重,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观展体验,积极调动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全方位地为大家服务。

本次大展的文物跨越了广袤地域,因此我们特地邀请了来自敦煌、新疆、麦积山的讲解员,与成博的讲解员一起组成“丝路之魂”大展讲解团。来自四地共计120多名的讲解员,免费为观众朋友们提供完整、专业的解说,力求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

四地讲解员齐聚成博

配合“丝路之魂”大展,成都博物馆在官方微信平台开放门票预约和讲座预约服务,极大地为观众观展提供便利,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轻松从容地看展览、听讲座。微信公众号上还提供了语音导览、VR漫游等实用性极高的服务。

大展期间,总共有80多名志愿者投入公众服务中。春节期间,更是有近三十名志愿者留守成博。这些志愿者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观众们提供引导和服务,保障了观展秩序。

高水准的文化配套服务,丰富了大展文化内涵。

唐装活动现场

为配合“丝路之魂”大展,成博密集推出了《探秘敦煌——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鸡祥如意过新年”、“梦回唐朝——敦煌唐朝服饰亲子互动体验活动”等专场社教活动,生动形象地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敦煌的壮美神秘,营造了良好的观展氛围。

成博积极推动博物馆文化走进校园,让更多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2月14日,适逢全市中小学开学,成都博物馆走进石室中学、红牌楼小学等校开展不一样的开学典礼;2月15日,成都博物馆迎来成都市知名中小学近四百名学生参观。成都博物馆首次采用自主直播的方式将“开学第一课”讲座进行在线直播,并全程记录中小学生参观展览过程,并提供讲解服务。成博通过与中小学互动,扩大了展览影响力的同时,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观众精彩留言

大展期间,成博配套举办了22场“丝路之魂”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到樊锦诗、王旭东、苏伯民、齐东方、魏学峰、项楚等著名专家学者,为观众普及“敦煌”和“丝绸之路”相关知识,每场讲座都受到观众热烈追捧,现场座无虚席。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的凝结,展品的缩影,观众对优质文创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成博配合敦煌展推出系列文创产品,满足观众“将文化艺术带回家”的需求。

集合众多资源的宣传推广,助力大展保持热度。

成都博物馆充分利用本身具有的展览资源,整合馆内外媒体平台,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建立起了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社会对本次展览的关注度达到空前高度。博物馆与媒体一直保持紧密联系,以合作互利的方式进行交流。博物馆及时给媒体发送展览资讯、讲座信息、文物资料等,供各家媒体基于自己的定位和读者群特点选择报道方向。

现场排队观众

在宣传策略上,博物馆采用纵横轴的宣传策略,横向根据展览内容为核心提取宣传亮点,纵向则是围绕展览展开的其它介绍,包括策展团队、借展团队、布展团队、安保团队、设计团队等点状信息以及讲座、社教、开幕式、演出等其它信息。在此基础上有节奏地向媒体推送进展信息、文物亮点、周边故事等,以便媒体对大展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丝路之魂”大展给我们带来什么?

观展人潮

从学术上厘清了天府之国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2017年4月8日,“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市锦江宾馆隆重举行。9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共议“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会议达成“成都共识”:四川是中华丝绸文明起源地之一。四川作为丝绸之路交汇点、枢纽地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价值。巴蜀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融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正更加主动自信地参与国际人文交流,积极推动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构建新时期的思路发展网络体系。

“文化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文化惠民是党和政府近几年亲民、爱民政策的体现,也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近年来,成都的博物馆发展迅速,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种类来看,都迈入了全国前列,成都已然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成都博物馆作为其中一员,为积极响应文化惠民政策,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服务需求,由此举办了以“丝路之魂”大展为代表的一系列精品展览。这些高水平展览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文化繁荣的成果,也让“文化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引导观众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追求

举办高水平临展不仅有利于博物馆自身品质、影响力的提升,更是对观众文化生活正面积极的引导。更多观众选择走进博物馆,深入了解传统历史文化,获取高品质文化产品。从参展人数突破100万这个罕见的数字背后,足以见证我们成都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文化品位。

创新机制形成示范效应

此次大展,成博创新多种机制,锐意进取,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整合国内文博行业力量,参展机构数量达到新高。展览期间举办22场配套学术讲座,如此密集的活动是为了集中优势资源,最大化向观众释放此次展览的学术影响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联系,集思广益、汇聚智慧,为四川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参观“丝路之魂”大展的观众

高水准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免费的专业讲解服务、灵活的入馆参观预约机制、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贴心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学术严谨的展品图录出版等都为展览的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博物馆宣传推广手段创新。博物馆宣传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此次大展重视与新媒体合作,运用网络直播、VR等新技术,并与四川电信IPTV合作推出成都博物馆节目专栏,提供给观众更良好的观展体验以及更广阔的观展渠道,通过新技术让展览受惠于更多观众,扩大此次展览影响力。

“丝路之魂”大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春节期间社教活动

观众高度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博物馆看展览成为新风尚。

“丝路之魂”即将开展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因其“丝绸之路”和“敦煌”主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次大展的内容涵盖了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艺术精品以及丝绸之路沿线上大量珍贵的精品文物,以其震撼的视觉体验与丰富的展陈内容回馈了广大观众的期待,2016年12月27日至今,成都博物馆的游客意见薄已写满了观众们的留言。

观众的精彩留言

观众们从本次大展中感受到了文化自信,对这份文化大礼予以好评。“中国文化的基因、血脉、辉煌就是振兴中国、共铸梦想的基石,我为是华夏一份子而自豪!”“成都博物馆办得很好,为成都人民和外地游客展示了蜀国文明和丰富的祖国历史文献,谢谢你们!”

本次大展内容繁多、展品丰富,许多观众流连忘返。据统计,大部分观众都会“二刷”、“三刷”,成了博物馆常客。其中有三位观众至少到访六次,成都博物馆联系他们后得知有一位先生是北京人,因喜爱传统文化,不远千里来看展。

自3月成都博物馆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后,中小学生组团看展的预约电话一度“被打爆”,成都各大高校走进博物馆为孩子们开展“第二课堂”,而孩子们也用语言表达了对于大展的喜爱:“这一次的博物馆之旅,不仅使我们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了解补充了许多的课外文化知识,还让我们走出校门体验了一把文化传播的乐趣。”

社会各界人士给予高度评价,成都作为文化古都的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本次大展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到访。“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孙儒僩先生等敦煌老一辈专家、8名两院院士、四川省文联团体、四川省作家协会团体、知名画家刘伯骏老先生以及来自高等学府、中国佛教协会等组织机构的学者们都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茅盾奖得主,著名作家阿来说:“因为策划人的精心设计,这个展览从丝绸之路这个切口进入,呈现出清晰而具体的历史感。”他认为这种历史感能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丝绸之路与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宗教和不同族群之间深远持久的文化交流。

此外,还有不少外国友人专程来看大展。8国驻蓉领事馆的30余名成员、硅谷代表团以及主持人“俄罗斯川妹子”虹韵都被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颜呈吉说“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呈现敦煌艺术和文化的展览,非常新奇。”一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在他看来,“根本就不过瘾”。

结语

成都博物馆以其“城市中心”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一系列高规格展览的成功举办造就了其城市文化新坐标的地位,展览本身的高质量以及成都博物馆创立的多元化传播方式共同引起了大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开馆不到一年就取得如此效益,得益于成博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及因此而赢得的口碑和声誉。成博取得的这一专业效益不仅对全省范围内公共文化机构起到了示范效应,更是引起了全国同行关注。

编辑 李佳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