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成都公共文化服务成就写进党代会报告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范锐平同志代表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成都文化惠民取得新成效,成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既肯定了成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努力,也让群众看到了政府要让公共文化惠及更多民众的决心。
看度君仔细收集了近几年成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成绩,发现真的厉害了!我的大成都!
↓↓↓↓↓
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4年,被文化部批准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
2016年,成功将试点经验转为全国示范。
一年又一年的努力,一项又一项的荣誉,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力果然不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 原来可以这样搞!
2016年,成都《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明确提出了设施和内容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设施标准化建设方面:到2016年年底,成都所有县级文化馆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级馆以上,其中一级馆占比50%以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50%以上。
成都博物馆新馆,从顶上看博物馆犹如“金镶玉”
到2018年,成都市文化馆新馆、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美术馆、成都大剧院、音乐厅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将陆续建成。
露天草坪市民音乐会蒲江奏响
内容标准化建设方面:目前,成都已经将读书看报,观看影视,文体活动、文化鉴赏等内容纳入了政府保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并且积极开展服务需求调查和多样的文化活动。仅2017年成都“新年文化艺术月”期间,全市文广新系统累计开展各类闹新春民俗文化活动5000余场,其中,各类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1800余场,总参与人数达500余万人次。
同时,成都目前已经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标准,2016年市委督查室对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文体活动综合排名由2015年的第7位提升到第1位。
“互联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茶山竹海松林,浅丘明月薄雾。明月村把自然生态资源,制陶等手工艺传统,艺术家、文化创客、村民们有机融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公共文化模式,成了新一代文艺青年的向往胜地。
然而,文艺小清新的明月村背后,是成都打造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支撑。
蒲江作为成都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城区网格化、农村地区中心化”首批示范建设点位,建立起数字化服务体系。完善一网(看度APP)两微(微博、微信)三终端(智能投影仪、智能机顶盒、智能一体机)产品体系,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终端、可交互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多样的文化需求。
看度客户端“蒲江文化”板块
2015年11月,在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看度·文化云”正式上线。通过它的文化地图、文化超市、文化咨询、基层风采等等智慧应用功能,市民不仅可以详细了解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资讯,宅在家也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各地群众丰富的文化生活,更能在线收看成都本土的《走近科学》、《金沙讲坛》等等。
同时,市文广新局还积极培育网格队伍。以社区网格员、乡镇(街道)文化专干、基层文艺骨干以及社会组织为“两化”网格服务主体,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文体活动组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等专业性培训。大幅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才让这个有着上千年邛窑陶艺文化的古老村庄再度鲜活了起来。
更上一层楼!大数据也要来帮忙
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绩效管理平台
2017年新年伊始,成都市文广新局根据文化部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围绕《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托成都广电融媒大数据中心的技术力量,共同研发了“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绩效管理平台”,平台已于1月正式上线运行。该绩效管理平台分为数据分析、基础数据、评价数据、在线考核、分享交流五大功能板块。同时借助成都市党媒新媒体“看度”作为数据源收集及效果宣传渠道。充分体现了大数据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视化、可量化特点。
这一尝试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今年4月15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实验基地授牌仪式上,成都市文广新局等七家单位被授予“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实验基地”。
巴适!家门口就有时尚书吧
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府城社区“读读书吧”
2015年,成都市文广新局携手新华文轩打造了成都首家试点社区书屋“读读书吧”,通过这种书吧,居民在家门口就可用身份证免费借阅新书,还能实现图书预约、新书到店展示。同时,书屋定期开展的“读书会”、“书与电影”等阅读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此外,书屋还可以提供宽带办理、快递收发、便民缴费等服务。
一方面能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还能满足收发快递等生活需求,这样的“读读书吧”真的是接地气,惠民生!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航程,成都将继续着力将公共文化发展提升到新高度,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一起来给大成都点个赞呗!
↓↓↓↓↓
编辑 雷启枝 谢敏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