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漆艺传承人:希望更多人因此感受天府文化
万众期待的第六届国际非遗节,将于下月在成都盛大开幕。为了精心准备在非遗节亮相的产品,这个“五一”节假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传承人尹利萍,却一天都没休息,她带着漆器工作室的三个学生加班制作全新漆器作品,铆足了劲,期待在非遗节上一展风采。
虽然加班,尹莉萍心里也美滋滋的。她告诉记者:“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非遗之都’。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很受鼓舞。”
尹莉萍说,学习了党代会报告后,她感到工作动力更足了,她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他们的漆器,感受天府文化的厚度与温度。
昨日,记者走进成都漆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的工作室时,她正在案台上,往一堆白色粉末中央倒入少量乳白色的黏状液体,她解说道,这是正在拌底灰。“上底灰是制作成都漆器72道工序中的一项,目的是使漆胎面更为光滑平整。就算做再小的漆器,也需要72道工序。”尹利萍向记者进一步讲解道,“72道工序一个不能少,每道工序都必须兢兢业业,马虎不得。”
“成都漆艺是成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之一。”尹利萍说,成都漆器有着3000多年历史,先秦至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地区的漆器生产尤为发达,官方不仅在蜀郡、广汉郡设官营作坊——工官,对漆器生产进行管理,民间私营作坊也大量生产漆器。那时,成都漆器已行销全国各地乃至于外邦。“成都漆器历史底蕴深厚,工序精湛,闻名全国。作为这项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我感到很自豪。”尹利萍说。
因为对成都漆艺的热爱,尹利萍执着坚守了40多年。她笑着说,她的生活早已和成都漆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我眼中,整个世界都可以让我联想到它。”她说,外出旅游时看到美丽风景,她会想着“回去设计成漆画”;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生活用品,甚至服装样式、色彩,都会让她产生创新想法,把它们与漆器联系起来。“已经完全跟我融为一体了。”
尹利萍说,她对成都漆艺的坚守,也是对学生最好的“身教”。她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在学生身上学习了新知识。之前,她就利用雕塑、平面设计知识,制作了《春暖花开》和《生命》两件新作,尹利萍创新地将浮雕和雕刻工艺结合,让成都漆器首次实现了在浮雕上贴金属片雕刻的技艺,令作品呈现出既精致又立体的视觉效果。
接下来,尹利萍还将带领学生致力于进行成都漆器生活化的创作尝试,让成都漆器在传承中创新,她说,学习了党代会报告后,她感到工作动力更足了,她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他们的漆器,感受天府文化的厚度与温度。
【部门回应】
各类文化大餐呈现给市民展现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6月,成都又将为来自全世界的宾客和本地市民们呈上非遗狂欢盛宴。”昨日,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师江向记者介绍,第六届国际非遗节将作为首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于6月10日至18日在成都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将为观众们带来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
值得期待的是,除了非遗节,接下来我市还将有各类文化大餐呈现给市民,展现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师江表示,市文广新局将贯彻落实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坚定文化自信,致力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城市之品、铸城市之魂,让天府文化成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丰厚滋养、文化沃土、突出优势和创造源泉,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培育天府人文精神
师江说,市文广新局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市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深入研究阐释天府文化中包含的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把天府文化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精神的丰厚滋养。在繁荣创作方面,推动艺术创作登“高原”攀“高峰”,推出天府精品力作,讲出成都故事,传播成都声音。在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保障和发展文化民生,在全国率先实现文化小康。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化消费,陶冶道德情操。
激发天府文化活力
师江介绍,该局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大力发展现代文创产业,建设享誉全球的文化创意之城。
实施“文化+”行动,推进文创与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和产业孵化转化。实施“互联网+文创”,发展以文化为内核、以高新技术和版权保护为手段的新兴文创产业。融入绿色发展战略,推进传统文创产业创新升级,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文创产业园区。发展文化旅游,规划建设三国蜀汉城,把都江堰—青城山提升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精品。加强文创产业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建设,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打造天府文化品牌,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等品牌活动,打造“非遗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和“会展之都”。
传承天府历史文脉
师江介绍,以延续天府文脉为牵引,注重实体呈现城市历史脉络,重点规划建设东华门遗址公园、邛窑遗址公园等,重点实施“杜甫千诗碑”,着力打造天府历史文脉核心区,完善博物馆体系,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推进成都技艺、成都民俗、成都戏曲、成都美食等非遗,在融入生产生活中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
塑造天府文化风范
接下来,我市将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统筹协调,提升城市整体风貌的品质品位,打造天府文化风景线。
师江透露,我市将高标准地建设和完善城市音乐厅及音乐坊、成都中心、天府中心等标志性和基础性文化设施;围绕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系统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宜居水岸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发掘城市不同区域的文化本底和特色,开展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文化风貌综合治理。
加强天府文化传播
师江介绍,我市还将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城市形象推广,坚持交流和贸易“两轮驱动”,构建“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机制和格局,打造集城市形象宣传、文化交流贸易、商务投资促进、旅游美食推介、中医武术传播等于一体的城市对外传播品牌“成都文化周”,提升天府文化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
【专家访谈】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明泉:
有了天府文化城市发展就有了魂有了根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昨日,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政府参事、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明泉接受记者专访,他认为,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掷地有声地提出发展天府文化,这非常富有前瞻性、指导性、引领性,天府文化的提出,是成都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战略,“将把资源更多挖掘和凝聚起来,把人文精神提炼起来,把今后文化发展的路径、目标、道路、方向明晰起来。有了天府文化这面旗帜,成都城市的发展就有了魂有了根。”
天府文化的提出
是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天府文化的提出,是成都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战略。她切入成都历史深处,把握当代文化脉动;凝练成都文化精魂,高扬先进文化旗帜,为建设‘五个城市’和‘五中心一枢纽’找到了根和魂。”李明泉说,“文化的渗透性、穿透力非常强大。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也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我相信,天府文化会产生强大的引爆力、巨大的聚合力和强劲的辐射力。”李明泉直言,城市的文化发展主题就是这个城市的旗帜,那么天府文化就是当下成都建设的一面旗帜。“有了天府文化这面旗帜,成都城市的发展就有了魂有了根。”他进一步分析:“天府文化继承了文化传统,又按照发展西部文创中心的定位来建设现代文化、当代文化。天府文化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更是对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西部文创中心文化资源、文化方向、文化目标的一种选择。”李明泉认为,党代会报告中高度提炼了天府文化的特性,“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将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发展天府文化
要以体系模式推进
谈及如何发展天府文化,李明泉提出三个建议。“首先,发展天府文化需要有序、科学、稳步发展,要以体系模式推进。天府文化体系建设,可以围绕天府之名铺陈开,如天府芙蓉文化、天府创意集群、天府音乐园区、天府动漫街区、天府文化惠民行动、天府非遗保护行动等等,紧紧围绕和演绎、建设和创新天府文化。”李明泉补充说,“这样一来,天府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渗透到文化的各个领域的、提纲挈领的准绳。”
李明泉还建议,天府文化也应是成都市各区(市)县特色文化的汇聚。每个区(市)县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在天府文化的旗帜下,天府文化整体、系统、战略地推进中,要充分地发挥调动、聚集各区(市)县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创造。“天府文化这个大体系中,有了地域文化特色的充分彰显,才能真正实现天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李明泉还建议,发展天府文化需要大量的人才聚集。发展天府文化需要建立人才库,以大数据方式摸清全市各类文化人才家底。他将人才分为四个梯级:一是顶尖标志性大师级人才;二是复合型文化人才;三是文化教育培训人才;四是基层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李明泉最后建议道:“一个城市需要有标志性文化领军人物,这些领军人物应该被作为城市文化符号、文化旗手进行宣传,这样才能加速扩大天府文化的影响力。”
编辑 李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