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源到王敬恒:共谱千年中国文人山水的交响乐章

来源:看度客户端 2018年01月28日 14:18

编者按:蜀地因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条件,在中国古老的文化源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尤其是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更是独辟一局,开创先河。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艺术评论家田旭中先生,为我们讲述千年前的董源、七百年前的吴镇、黄公望等,如何以独特的人文魅力,塑造蜀内才俊的文人之魂。文化,既是古老厚重的历史延续,又是充满力量、时尚现代的创意来源、生活来源;今日,且听往昔之名家赫赫,以思来者之细水长流。以千年天府文化,激发成都创新创造、优雅时尚的城市之魂!

一千年前,五代的董源(943~962)创作出与北方山水迴然不同的江南山水,从此改变了中国山水的格局。江南山水因纯以水墨为之,注重抒写性灵,因此自它诞生那一天起,就始终承载着文人的生命情调,成为文人山水的一个重要符号。

七百多年前的吴镇(1280~1354)为"元四家"之一,工诗文书法,绘画题材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草书学巩光,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又独出机杼,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在"元四家"中,他的山水别具一格,文人气息浓厚,为历代文人激赏。

黄公望(1269~1354)比吴镇年长11岁,但却在同一年与吴镇去世。黄公望50岁发愤攻山水时,吴镇已是海内名家。论画技,吴比黄更全面、而且是诗、书、画全能型艺术家,但黄公望的名气后来超过了吴。黄的山水学董浩、巨然、兼取李成。在这一点上,他与吴镇的取法眼光都很高。但我认为更关键是他富有革新意识,创造了浅绛山水画法,把文人精神和气息落实到山水画中,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相比较而言,四百多年前晚明的李流芳(1575~1629)名气要小得多。其实,李流芳的画技并不低,他学吴镇、黄公望、倪瓒,所以说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李流芳还很有思想。他提出了著名的"三不似"理论。他说:"画会之真山真水总不似,画会之古人总不似,画会之诗总不似。""萃造化、古人、诗境于一局,以不似求真似。""三不似"理论,其精神即绘画应做到形似和神似,写实与诗境高度完美的融合统一,体现了李流芳要求突破传统、改革创新的精神,这在明代画家中十分罕见。

黄宾虹(1865~1955)的山水是百年来学古人而能化为自家面貌的一代大师。他的山水技法实得力於李流芳、程邃,作品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对墨法的贡献黄宾虹超过同时代所有画家。

王敬恒(1927~2012)作为当代山水画家,他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取法高,直取宋元,以黄公望为法,特别在墨法上精研黄宾虹。应该说,二黄才是他山水的真正的精神导师。不过,王敬恒还从西方现代表现主义那里吸取了养料,所以他的山水不仅仅具有传统的文脉,同时兼具西方人的艺术观念。在传承性创新上,在表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方面,王做得相当出色。

这样,我们从董源、吴镇、黄公望、李流芳、到黄宾虹,再到王敬恒,就会清晰地梳理出千年来贯穿始终的一条精神脉络一一师于自然、师于心、把山水作为一种生命载体加以呈现。不专注于自然之貌,而专注于自然与内心的契合,把山水笔法、墨法、构图法推向历史的高度,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把传统文人山水推向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如果说文人画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从董源就是这条河的源头,而接下来的吴镇、黄公望、李流芳、黄宾虹、王敬恒就是这条河流腾起的拍天浪涛,它们共同谱写出一曲文人画的交响乐章。(综合风雅阁画廊)

吴镇山水作品

黄公望山水作品

李留芳山水作品

黄宾虹山水作品

王敬恒山水作品

编辑:张佩仪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