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专家魏学峰 追忆老师饶宗颐的蜀地情缘
又一位学术大家离开了。2018年2月6日凌晨,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古文字学家饶宗颐先生去世,享年101岁。他先后与钱钟书、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著名学者陈子善等发文悼念。
昨日,记者专访了饶宗颐的学生——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他追忆了饶宗颐的“蜀地情缘”。
“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
“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季羡林评价其学术
“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张大千评价其绘画
蜀缘
师生缘
魏学峰和饶宗颐书信往来30年
昨日一早,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就听闻了老师饶宗颐去世的消息。“尽管老师101岁高寿,但在三个月前,他还回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了他的展览。如今,像他一样博学的大师越来越少了。他没有读过大学,全靠自学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中国文化、国学精髓在大师身上展现,每一次和他接触,都感到老一辈的风范,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魏学峰向记者回忆起和饶宗颐的师生情谊。“最早认识饶老,是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文化书院开办了首届比较文化班,我在班上读书,饶老是学院导师之一。第一次听到饶老对中国文化的讲解,最深的印象是饶老的学问博大精深,涉及十几个国学领域。”
建立师生关系后,魏学峰和饶宗颐一直有书信往来。几十年来,饶宗颐的为人处世和对学术的专注都影响了魏学峰,而且饶宗颐经常寄著作给他。“1984年到现在,30多年时间,每当有学术著作都会寄来,老师非常客气,以平辈待我,每次都谦逊题字:雅正。”
1998年的一天,当时81岁的饶宗颐来川参加学术研讨会,特意前往四川博物院找到魏学峰。“他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我很意外,问饶老你来干什么,他说来找王家佑先生。王家佑是四川博物院研究员,国内资深道教研究专家。饶老写了一部关于宗教的书,学术界评价很高,而王家佑先生写信指出,他的书中关于道教有两个学术问题值得商榷,饶宗颐觉得很了不起,一定要和老先生当面交流。”
魏学峰领着饶宗颐去见了王家佑。饶宗颐比王家佑的岁数大,两个学者愉快地谈了大半天,谈话时两人一直手拉着手。
艺术缘
4年前,饶宗颐书画展亮相成都
魏学峰还提到了2014年的一次展览,在成都影响很大。由四川博物院、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主办的“诗心禅意——国学大师饶宗颐书画展”,让饶宗颐的书画首次在西蜀地区亮相。“饶宗颐的学术囊括文史哲艺,每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有不少‘学术明星’,而观众应该见识真正的大师。”魏学峰说,饶宗颐本来要亲自来蜀地,不幸身体不好,只是写来贺信。
魏学峰介绍,饶宗颐的女婿邓伟雄就是饶宗颐学术馆负责人,时常会给他带来一些饶老的消息,而那次展览,邓伟雄带话说:“饶老希望这些展出的作品,能让西部地区的艺术爱好者做出评正。饶宗颐教授在30年前曾游历巴蜀大地,他认为这次艺术展示非常重要,不能亲自过来非常遗憾。”那次展览除了近百件书画作品,还配合文字、影音、藏书、手稿等资料,全面展现这位国学大师的传奇人生。“老一辈学人中,饶先生是硕果仅存的全才。”魏学峰说。
爱心缘
2013年爱妻去世,不忘为雅安捐款
饶宗颐与四川情缘颇深,2013年4月30日,饶宗颐为”4·20“芦山地震灾区捐款,还在慰问信中表示“戚戚之情,哀哀我心,现捐款50万元港币以表微衷”。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就在头一天,饶宗颐97岁的妻子陈若侬刚刚去世。经此变故,饶宗颐牵挂灾区之心依然不改,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令人动容。
早年,饶宗颐曾数次到川写生创作,2014年的这次展览,就展出了《峨眉三顶》等四川题材作品。饶宗颐对巴蜀文化、西南上古历史研究极有造诣。“每次到香港参加学术活动,饶先生总会打听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发掘、研究近况,并吸收到自己的论著之中。”饶宗颐2010年出版的《西南文化创世纪:殷代陇蜀部族地理与三星堆、金沙文化》,便深入探讨了商代西南文化、中外交流等重大问题。
鸿儒
硕果仅存的国学全才
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南饶北季”
饶宗颐是当代国际汉学界公认的泰斗,与季羡林先生并称为“南饶北季”。季羡林曾评价饶宗颐:“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二人学术研究有许多交叉之处,可谓惺惺相惜。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2011年起担任西泠印社社长。近80年的治学生涯中,饶宗颐辗转潮州、两广、香港等地,广涉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八大领域,通晓英、法、德、日等外语,对古印度、古巴比伦文字亦颇有研究。据不完全统计,饶宗颐迄今共发表专著80余种、论文1000多篇,时间跨度上起夏商、下至明清,且在每个领域均能取得极高成就。他还精通古琴、书画、诗赋,是撰写宋、元琴史的首位学者。2003年他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书,在香港大学建成饶宗颐学术馆。在香港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着四个大字——“慈悲喜舍”,道尽他百年的人生哲学。
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饶宗颐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其巨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含盖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
1982年,《选堂集林·史林》出版,被学界誉为继钱钟书《管锥篇》后的又一学术巨著,有人称誉二人为“南北学林双璧”。以后饶宗颐又先后推出《固庵文录》、《甲骨文通检》、《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悉昙学绪论》、《词学秘笈之一李卫公望江南》、《敦煌琵琶谱》、《近东开辟史诗》、《敦煌琵琶谱论文集》、《〈老子想尔注〉校证》、《文辙文学史论集》等书。其学问几乎涉及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精通梵文。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西泠社长独创“饶家样”
2011年12月16日,饶宗颐在香港接过聘书,正式就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他的“前任”,是吴昌硕、赵朴初、启功这些闪耀的名字。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饶宗颐在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擅山水画,不拘一法。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自成一格。
对于饶宗颐的绘画,张大千曾评价“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饶宗颐从临摹敦煌白描出发,运用汉晋稿书的笔法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白描中的“饶家样”。书画之外,饶宗颐诗文、音乐亦颇有造诣。游历海内外各地,除写生状物之外,往往通过古典诗词记叙所见所闻。由于研究词曲音乐,饶宗颐沉迷古琴艺术,曾师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他藏有古琴数张,包括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还自撰《凄凉犯》词咏其事。(记者 陈谋)
编辑:张佩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