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成为文化新客厅

来源:四川日报 2018年08月01日 10:28

(图据四川日报)

7月2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厅里,观众饶有兴趣地看着古蜀文物。此前,张大千艺术展、“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在国博展出,受到众多观众追捧。

半年多来三展登陆国博,只是四川作为全国文物大省的缩影。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四川可移动文物有1079680件/套,排名全国第7。坐拥丰富资源,有政策资金保驾护航,四川近年屡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遗址和传统村落保护成就“亮眼”,博物馆形成特色品牌,文博事业蓬勃发展

政策资金护航 文物保护成果丰硕

最近十年,是四川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飞速发展的十年。”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有政策和资金的保驾护航。201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意见。同年,《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完成修订,《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部分条款完成修正,《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颁布施行。

在可移动文物之外,四川拥有2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6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这些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6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公布实施。与此同时,各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也逐年增加,其中,仅省保单位的专项补助,从2012年的284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6000万元,累计投入达25860万元。

文物保护抢救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在考古发掘方面,四川迄今已有12项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年4月,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出水的4万多件文物,受到业内关注,也因此被国家博物馆主动邀请、并作为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的首个展览。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古蜀文明遗址”“藏羌碉楼与村寨”“蜀道”“中国白酒老作坊”等4处文化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在今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日,“中国白酒老作坊”在泸州成立申遗联盟,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起冲击。

大遗址保护开始凸显综合效益。目前,四川共有9处大遗址列入国家“十二五”保护项目库,三星堆、金沙遗址已成为不少人的旅游目的地,邛窑遗址公园也于今年5月18日正式开园。

资源丰厚亮点突出 博物馆成为川人文化新客厅

文物资源的丰厚,让博物馆丰富馆藏成为可能。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李蓓说,“全省博物馆总数已达258家,国家一级博物馆8家。其中,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数量已达30余万件。除了综合性博物馆外,四川还拥有一系列极具特点的专题博物馆。”

如今,三国旅游目的地有成都武侯祠,诗歌朝圣必去成都杜甫草堂,了解古蜀文明去三星堆和金沙,还有川菜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通江银耳博物馆等也各具特色,川内博物馆已极具辨识度。

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2017年1月,我省把“推动更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31日,公共服务单位错时延时开放正式实施。这些惠民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几天前,来自北京的游客甘岳尝到了博物馆延时开放的甜头。在四川博物院,他一直待到晚上9点才离开,“对我们这种行程很赶的外地游客,这样的措施太人性化了。”

而博物馆的展览,也越来越接地气,充满创意。

(图据四川日报)

2016年12月,“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启幕。来自全国60多家博物馆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更用文物证明了四川在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位。今年初的“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在成都以50万人次的观众数量,创下十多年来该展的全球巡展纪录

“这得益于博物馆展览越来越有特色、展陈越来越活,四川观众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博物馆正成为四川人的文化新客厅。

丰厚的文物资源,已经成为四川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说,在近年中国文物的国外展览中,外国观众最感兴趣的中国文物除了秦始皇兵马俑之外,拥有太多待解之谜的三星堆文物绝对名列前茅。

2017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6751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了近3000万人次,2018年,这个数字会更高,这正是活力十足的四川文博业的写照!

编辑:王馨悦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