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缀刀耕不息:李焕民藏族题材作品文献展揭幕

来源:看度客户端 2019年03月22日 14:10

展览现场

由北京画院、成都画院联合主办,成都画院美展馆承办的“刀耕藏地——李焕民的藏族题材(1953-1978)作品文献展”于3月22日在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开幕。

李焕民(1930-2016),原名何国儒,出生于北京,著名版画艺术家。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等职。李焕民先生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受教于徐悲鸿等先生,后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新中国成立后,李焕民先生参加了中南海怀仁堂改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制作等工作,并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学习。1951年自“美干班”毕业后,他坚定地选择了“去西藏”。而后他扎根四川,为四川美术事业的发展奉献力量毕生的心血。自1953年开始,他先后三十余次入藏,藏族人民成为他一生的挚友。他秉持着“深挖一口井”的精神,在藏族题材的创作上孜孜不倦,塑造出众多永恒的经典,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极少数的大家之一。

展览现场

此次成都画院策划展出的“刀耕藏地——李焕民的藏族题材(1953——1978)作品文献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聚焦于李焕民早期入藏后所创作的精彩作品及文献手稿,共展出作品及文献资料130余件,以研究展的方式,展示李焕民先生的艺术人生。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板块。在第一部分“去西藏”中,展示了李焕民先生早期两件经典的版画作品《扬青稞》、《牧场》以及十余件草图手稿。在这些凝练、饱满的作品背后,是李先生一张张速写的累积,一件件草图的推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自治区筹备改革之际,李焕民用他的刀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喜悦与期待。

在第二部分“藏族的眼神”中,有80余件李焕民先生的素描速写作品。李先生深入藏区,不是欣赏,不是观光,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其中,用藏族的眼神去观察去理解,他看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领会了藏地生活的根本。他用他手中的笔随时随地在记录,在总结,李先生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之多精妙的佳作,正是由于他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一批素描速写作品有不少是首次展出在观众面前,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正是李先生对艺术,对藏地的一片赤子之心。

展览现场

第三部分“初踏黄金路”以李先生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初踏黄金路》为核心,展示其手稿及文献资料。这件自诞生之日起便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之作代表了李焕民先生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但所谓“经典”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天才的灵感往往来自丰厚的积淀。自第一次入藏起,李焕民先生就将他的艺术,他的生命奉献给了藏地,正是这般的投入,才使得他的艺术如此真诚,动人至深。

此次展览在北京画院及成都画院的通力合作和李焕民先生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深入细致的展现了李焕民先生壮丽艺术生涯的一个面向,为更加深入理解和研究李焕民先生的艺术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2018年度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之一,望能切实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展览现场

李焕民先生将他的艺术融入藏地,将藏地的经验融入生命,这是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生命、时代质朴而深厚的关怀,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去领会和深思的境界。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4月14日。3月23日下午将举办研讨会,将有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成都画院,共同探讨李焕民先生留给我们的丰富艺术精神财富。同时,本次展览还将开展研究项目,鼓励更多的青年学者参与对李焕民先生的研究之中。研究项目将邀请5位研究经验颇丰的专家进行授课,课程部分将作为公开讲座,具体安排详见成都画院微信公众平台。为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此次展览采用智能云导览的方式,力求使更多的观者理解李焕民先生的艺术与精神。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9年3月22日——2019年4月14日

展览地点: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市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

编辑:陈轻语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