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抢救性维修文化地标陈家桅杆

来源:成都市文广新局 2015年12月02日 16:18

温江著名的文化地标——陈家桅杆近日进入闭馆维修状态。昨日,记者在陈家桅杆看到,各处建筑的脚手架已经搭好,古建专家、设计和施工人员在现场正认真对照图纸进行研究和施工。

据悉,距离陈家桅杆上一次大规模维修已逾十年。2015年,温江区文广新局对全区18处文化地标点位逐一检查,并多方筹资800余万元,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对寿安陈家大院进行抢救性维修,维修面积约3500平方米。

记者看到,陈家桅杆的大门紧闭着,门外贴着闭馆维修的公告。走进这座古老的建筑,记者发现修缮工作已经开展起来。由于是古建筑维修,涉及较多的是木料和砖瓦,已经在后院搭起了木工工作房,屋瓦、灰浆等维修用料也已经进场。大花厅、小花厅、跨院、后照壁、寝庙等处也已经搭好了脚手架。

在爱吾庐的大花厅处,记者遇到了四川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古建专家邹俊齐老师正和设计施工人员在一起讨论维修方案。他们就屋面防水工程导致的荷载问题以及脊饰的形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后院堆放的小青瓦处,部分工人在对马上要用到的屋面防水小青瓦进行浸泡上色的预处理流程。

温江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维修将经历大约7个月时间,维修后,陈家桅杆这一历来被誉为“川西第一祠”的文化地标,将更好地展示川西坝子典型民居的风采。

资料链接

陈家桅杆位于温江区寿安乡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经年营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占地7282平方米,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斗木结构,门前原竖立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2013年,陈家桅杆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