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以“五化”为抓手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两项试点”

来源:文广新局 2015年12月11日 16:37

去年11月,成都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以及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地区,也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两项国家级试点“入场券”的省会城市。作为成都文化强区,温江区在标准化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两方面,既是探索者,也是受益者。近年来,温江区结合区域实际,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产业强区、生态优城、开放富民、文化聚心”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民生提质”三大中心任务,从着力解决温江公共文化服务症结入手,以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以文化民生为根本,以“五化”为抓手,积极开创“两项试点”工作新局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综合化

“尽管温江早已实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全覆盖和标准化建设,但镇(街)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人才缺乏、利用率不高等实际问题和困难仍然存在。”温江区文广新局副局长白鹰说,为此,利用“两项试点”建设工作,温江着力在“管好”和“用好”基层文化阵地上狠下功夫。第一步,结合《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了《温江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并对照《标准》对《温江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健全了镇文化工作绩效考评制度。第二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的涌泉街道选择了瑞泉馨城社区、凤凰社区两个点位,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进行管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优化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第三步,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管理能力,加强对基层文化管理队伍、文艺骨干的培训。最后,大力促进资源整合利用,将15个区级部门的包括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科普、便民服务等20余项功能综合考虑,由区民政局牵头,多部门配合,统筹建设了基层公共服务中心。

通过“四步走”,温江充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综合化建设。据了解,已经建成的基层公共服务中心示范点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基层公共服务中心既是每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又能满足村(社区)两委基本办公需求,还充分考虑到时空距离和老百姓的需求,让百姓就近享受到文化服务。”白鹰说。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矫正市场向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失灵”的有效手段,更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为了确保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由此可见,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质和内在要求,而拥有坚实公共文化建设基础的温江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实现财政投入的均等化。”温江区文广新局负责人坦言。2015年达到人均16元标准,各镇(街)也按照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对区财政下拨资金进行配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文物保护、非遗保护、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人才培训等项目全部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以专项经费形式下达,确保每年文化事业费增幅高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从2010年起,温江区财政就按照区内常住人口每年每人8元的标准设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此外,在各镇(街)按照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对区财政下拨资金进行配套,从2012年开始,在纳入市财政预算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中,列支不少于10%的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正常运行。据介绍,温江区绝大部分村(社区)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已远远超出了村公资金10%的标准,有的甚至达到了20%以上。

“文化服务供给的均等化也是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据了解,温江区除了继续实施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服务,全年组织开展一系列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外,更构建了公共文化分类服务模式。“以一般性文化需求、个性化文化需求、特殊群体文化需求为分类标准,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该负责人介绍,依托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建立一般性文化需求。针对个性化文化需求,依托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和镇(街)辅导站,开展12个门类的免费艺术培训,形成了广场舞、健身舞、太极拳、鱼凫讲坛等品牌服务项目,更有文化专干上门为群众提供菜单式免费艺术培训。而针对辖区内的老人、残疾人、青年工人等群体,开展“文化暖心”活动,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敬老院、福利院、工地等地方。此外,还在工厂、企业聚集的天府街道建立了专门为青年工人、农民工、社区居民、辖区大学生等提供文化服务的青工文化驿站。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每天到温江区天府街道新市民中心三楼的“3+2读书荟”图书馆里点一杯咖啡,看会儿书,已经成了温江市民刘海洋的生活习惯。“环境好,咖啡也便宜,书也更新很快,和那些充满文艺情调的咖啡馆一样啊!”这家让刘海洋异常满意的图书馆正是温江区实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成功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活力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单一等问题,曾经都一度困扰着我们呀!”该负责人说,在如何“用活”公共文化阵地上,温江下了“狠”功夫。

首先,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积极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2015年温江制定出台了《温江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并安排了不少于200万元的经费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其次,推进社会类文化组织发展。完善鼓励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扶持管理办法,对《温江区文化人才及重点文艺项目扶持奖励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完善,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专业协会、艺术团体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区有文化专业协会、艺术团体67个,会员上万人,并发展了一支2000人规模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他们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推动文化繁荣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该负责人说。最后,加快推进基层文化阵地社会化管理。除了天府街道新市民中心,永宁镇文化站也成功引入了堃蒙培训学校对文化站进行托管。而天府幸福草青工文化驿站更是在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典范,已经形成了“1+N”的社会服务模式。天府幸福草青工文化驿站建成后,吸引了“3+2”读书荟、成都大同社工、海科教育协会、海科人力资源协会等近20个社会组织在此长期开展常态化服务,同时,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约15支志愿者队伍也将此作为主要活动阵地,策划并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高校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加强校地文化合作,也是温江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方面的成功实践。”据统计,目前,温江区已有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等5个院校部分文化设施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共同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年均开展文化人才培训2期以上。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将文化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对接,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出发,提供更多差别化、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文化资源,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优势。”虽然温江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但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依然是温江文化的重点工作。

为了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据了解,2015年温江加紧推进图书借阅服务通借通还工作,除将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在区图书馆启用二代身份证作为“通借卡”,取代传统办证方式,并实现市、区两级通借通还外,并于今年下半年在全区各镇(街)、村(社区)全部推进,最终全面实现了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图书借阅服务互联互通。

此外,温江还启动了数字博物馆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据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借力“智慧温江”建设,正在着手策划全区文化建设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互联网+文化”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是将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制度体系、服务方式和运营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形态转化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在该负责人看来,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不仅凸显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现代”特征,并以其具备的均等性、透明性、公平性、便利性、快捷性和公民的可参与性特质,构筑起人人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

最近,张女士常常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到位于正宗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四楼的国学大讲堂听《知孝行孝》系列专题讲座。“这是为了让儿子从小就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熏陶。”据公平街道正宗社区负责人介绍,正宗社区打造的公益性社区国学大讲堂每年开展的国学系列讲座就达40余期。此外,温江区还结合各个镇(街)、村(社区)不同的居民群体、产业类型等特点,以优秀文化为根基,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色”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柳城街道永不落幕的社区优秀节目展演、涌泉街道的‘泉心泉意’公益文化节、公平街道的‘孝’文化节、天府街道的企业邻里节、永宁镇的武术文化节、寿安镇的网络桂花节……”温江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同志如数家珍。

据了解,温江区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了“服务于民、问需于民”。先后根据辖区群体特点及群众意愿,建成了柳城大舞台、涌泉民乐广场、和盛镇开放式文化站、天府街道青工文化驿站、永宁镇群众艺体馆以及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城武文化广场。“自建起群众艺体馆后,我们永宁镇搞活动终于由以前的天气说了算,变成了群众说了算!”永宁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任英特高兴地说。

除此之外,温江区还依托覆盖全区的各级文化阵地,常年举办送文化下乡、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让温江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文艺节目。不仅如此,按照“普及基础上的提升”原则,依托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了以光祈音乐文化、鱼凫历史文化、翰墨温江文化、中国马术文化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据了解,温江区今年更是以扩大区域文化影响为目标,加快特色文化品牌塑造,成功举办了第14届光祈音乐节、“翰墨温江”系列书画作品展览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使温江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