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丨马德斋与马家花园

来源:方志金牛微信 2018年03月12日 11:40

一环路北一段之南,通锦桥以北,就是与通锦桥平行的马家花园路。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一片都是农田,抗战时期这里修建了一座“马谦益堂”乡间别墅(初名“西村”),人称马家花园。新中国成立以后,铁路系统长期在这一片修建房屋,逐渐形成街道。

1966年曾经命名为新华路三段。1988年,新华路更名为新华大道,而且为每段分别命名,这一段就被命名为马家花园路。今天的中铁二局招待所就是在原来马家花园的旧址上建起来的。

在成都街道中以一位人物命名,而这位人物新中国成立之后又还健在的,只有这里的马家花园,它的主人是马毓智和他的兄弟马宝之、马秀峰。马氏三兄弟未分家,在城内的公馆位于皮房前街。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拍摄的马家花园旧址(2012年)

马毓智(1881—1958)号德斋,成都人,回族。清末考入四川官弁学堂,以后一直在川军中服役,曾任四十五军副军长,1947年以川康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之衔退役。他是当代成都回族的代表性人物,曾任四川回教促进会理事长。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改建蜀华中学(今成都十四中)的主要倡议者与出资人,以后一直担任董事长,又是创办成都西北中学的主要支持者,并一直担任董事长。

▲马德斋

马德斋先生治军之余,热心扶持教育事业。1920年代,他和向育仁(二十四军副军长)接受锦江公学、瀛寰中学、储才中学后更名为私立蜀华中学(后来的成都市第14中学),向传义为首任校长,他一直任董事长。他捐资偿还旧债,兴建校舍,扩大校园场地,同时健全董事会组织,聘请知名教师,增加教职工工资,整顿校风,改善办学条件。蜀华中学在四川省第七届会考时毕业生成绩名列前茅,学校知名度扶摇直上,慕名报考者和优秀毕业生远超一般私立中学。

1938年,马德斋先生当选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四川分会理事长。他组织回民群众为前线将士募捐寒衣,发动回民踊跃捐物献金,支援前线,组织回民青年参军,投身杀敌前列。

西北中学的前身是1928年白崇禧在北伐胜利后,在北京和马福祥、孙绳武共同创办的回族学校,因回族大量人口分布于西北,1931年学校名之西北中学。

▲早期西北中学师生合影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师生被迫南下。董事长白崇禧、董事唐克三、金鼎铭决定在成都和兰州再办西北中学。白崇禧电请当时任川康绥署参谋长的马德斋协助,并派金鼎铭为代理校长远赴成都。马德斋和兄弟马宝之立刻决定让出皇城明远西街街房10间包括院落,暂作西北中学基地,并请金校长寄居马家私宅。抗战胜利后,德斋先生继任西北中学董事长,增聘教师,广招回民学生。该校读书风气日浓,人才辈出,为国家民族作出重大贡献。

1949年12月,德斋先生积极参加彭县龙兴寺起义活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将军署名发出第一通电,宣布率部起义,脱离蒋介石集团,服从共产党领导;德斋先生在黄隐领衔的第二通电上签名。这些爱国将领为成都和平解放,作了很大贡献。

马德斋先生还是成都著名报纸《新新新闻》的主要出资人之一,他的三弟马秀峰长期任新新新闻社社长。《新新新闻》1929年9月1日创刊,最高发行量达2万多份,是解放前成都第一大报。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德斋先生被选为成都市政协委员,被聘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于1958年逝世,享年73岁。《重修东湖公园记》载:“戍军马师长德斋,又赠梅花三百株,遍种城隈,由是成巨观焉。”至今新繁东湖许多老梅依然吐露芬芳。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