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半城(五)丨分治与融合

来源:掌上金牛 2018年03月31日 16:43

文·浅夏

图·成都铁路局志、铁二局志、

铁二院志、成大附属医院

改革开放以前,铁路运营和管理是以高度集中、大动脉和半军事化管理为特点,除了建设、运输管理,铁路系统还拥有众多辅业。这其中主要包括:承担政府管理职能的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承担社会职能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为主业服务的车站、物流等多元经营企业;基础性建设的工程、建筑、房产等单位;以及为生活后勤服务的宿舍、物资供应、文娱设施等。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大而全”的自我服务体系,企业结构不合理,负担严重、效率低下。同时,条块分治严重,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松散,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完全脱离在地方政府之外,承担社会职能的学校医院无法正常发展,职工没有积极性。以成都铁路局为例,2003年,全局有职工14万2千余人。其中,辅业单位和企业461个,从业人员6万余人(正式职工26800余人),占全局正式职工的18.9%;学校、医院等88所,9000余人。

改革开放以后,从放权让利(1978-1985)、铁路大包干(1986-1992)、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3-1998),国家对铁路的管理从微观到宏观,铁路从国家的行政附属机构、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渐开始追求企业效益。

2003年,全国铁路系统启动轰轰烈烈的“主辅分离”体制改革。逐步分离各类社会职能,将与主业无直接关系的事业部门逐渐剥离出去,医院、学校等社会事业性单位交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2004年开始,原铁道部下属的“文教卫,公检法”等具有社会属性的辅助系统单位被从铁路运输主业系统分离,100多万铁路系统辅助单位职工离开了铁路,离开了被计划和安排了几十年的大锅饭时代,推向了社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铁路系统的社会职能自成体系,形式完备。除了公检法以及各类后勤保障部门以外,教育医疗体系尤其完备。从全日制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到职工教育,从综合性的中心医院到线路医院、专科医院以至疗养院、防疫站,门类齐全。长期以来这些部门作为企业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铁路系统职工。行业上接受所在当地政府行政部门的指导,但在经费、人员、管理上归属企业。剥离这些社会职能既是企业减负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资源合理分布、统筹共享的客观需要,条块分治的格局随着企业社会职能的移交逐渐松动。

2003年12月5日,成都铁路局、铁二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署移交协议,成都市境内成铁局、成铁分局及铁二院所属的8所铁路中小学成建制移交金牛区。

创办于1962年的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正式移交地方,成为了现在的成都铁中。

子弟一小、二小分别为现在西一路小学和北站小学;

成铁分局荷花池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小学为现在的锦西中学和荷花池小学。

铁二院子弟小学即为现在的五丁小学。

2005年,铁路局和铁二院的幼儿园也移交到地方。现在的成都市十五至十八幼儿园就是当时移交下来的4所幼儿园。

2006年,继铁路局和铁二院之后,铁二局所属的2所中学和小学也移交金牛区,铁二局第一中学和第三小学分别为现在的通锦中学和沙湾路小学。

时任铁中校长的邹明忠回忆了当时移交时的情况: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就知道铁路系统要逐渐分离学校、医院等。2003年底,铁路局和成都市正式签了协议。12月8日,全体校级干部到铁路局会议上开会得到了消息。当时在铁路系统的学校中,铁中是龙头,无论历史还是规模和影响都最大。铁中的平稳移交对其他学校来说都有很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总的来说,移交是平稳的。

虽说铁中在移交前也发展得不错,2003年的时候有学生1500人左右,教学质量也逐年提升,但毕竟在教育系统,我们是游击队,不是成都教育系统的正规军。移交到地方之后,我感觉对铁中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学校得到了很快的发展。2004到2006年是三年的过渡期,铁路局也没有说不管了,还是继续投入,完善一些基础设施。移交过后,校级班子队伍依然保持稳定,老师的待遇就高不就低,金牛区政府更是大力投入,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我们就是狠抓教学质量。到2006年,高中已经有了8个班,本科率达到盐道街中学的水平。那年在成都教育界有个铁中现象的说法,意思是学校在那几年各方面发展很快,成绩也有明显。那年的成都市教育工作会就是在铁中召开的,铁中还被授予成都市校长培训基地,当时成都市只有四所学校,铁中就是其中之一。

时任铁中书记的韩鸣回忆说:

铁路系统办学校、医院是历史原因,对稳定队伍,服务职工是很重要的。但随着企业改革,轻装上阵,1999年底,在系统内就开始了主辅分立、经费包干、自主管理的模式。交给地方,我一开始还是有点不愿意,我是从局机关教育处到学校的,要离开铁路系统是有个思想问题。但国家大政策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给老师做工作,如果我自己的情绪思想不解决好,老师肯定要受影响。再说,其他几所学校都要看铁中。但我们的老师素质还是很高,基本没有什么人闹,再加上当时的政策还是比较好,对老师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事实证明,交到地方后学校发展得更好了。

医院的移交稍晚于学校。2004年12月1日,按照成都铁路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之间的协议,铁路局中心医院与铁二院医院等4家医院移交成都市。

相对于学校的基本平稳,医院的移交的过程更为复杂也痛苦,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变革。部分员工习惯于过去的状态,一时难以接受事实,思想迷惘、找不到归宿。

这段关乎医院未来与生存的裂变历史,据原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周思贵回忆:

我2002年到医院任党委书记后,不久就经历了一件大事——医院整体从铁路局剥离。

分家!医院从铁路局分离出来,这是不可想象的。这对医院来说是一场极大的阵痛,很多职工都接受不了。一所百年医院,有一半时间的身份都是铁路局的职工医院,老大哥的身份在大家的思维里面根深蒂固,好多职工出生就在这个医院,直到参加工作,所以当时许多职工都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医院发展已经落后了,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铁路局的拨款,而从今往后就要靠医院自己找米下锅。很多职工都说要去铁路局去讨说法,不接受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候我们领导班子就必须站出来,告诉大家要以大局为重。另一方面,我和领导班子一起和铁路局打申请,谈条件,希望不会完全性的剥离,毕竟封闭了接近50年,市场化的工作方式我们还是要加强学习。我是一个脾气非常温和的一个人,但是在给党员、职工开会的大会上,我语气很重地告诉大家,一定要先平静下来,发展出路是找出来的。那段时间我和雷院长一直都休息不好,每天都想着医院的事,天天往铁路局跑,最终为医院的分离争取到了三年的扶持期和一笔扶持经费,这对医院顺利度过“断奶”后的过渡期,实现后来快速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医院移交的过程手续繁杂,特别是牵涉到众多人财物的归属,需要协调的事情非常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第二住院大楼的归属问题。这栋楼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医院和成都铁路局多元化经营集团共同修建,医院出地,多经集团出资修建,大楼建成以后,两家单位各占一半使用面积。剥离时,关于这栋大楼的产权归属成了一个焦点问题,我和雷院长多次向铁路局申请买下这栋楼。后来在铁路局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医院最终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这栋楼,经过改造后成为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增加了200多张床位,第二住院大楼于2007年改造后投入使用,康复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眼耳鼻喉科和血透室等科室搬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医院当时住院床位紧张的局面,这对医院的发展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台阶。

离开铁路系统后,医院正式成为成都市卫生局直属的市级公立医疗机构。铁路局对中心医院有三年过渡扶持期。三年之后,医院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并且为后来创三甲医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周思贵回忆说:分离后,给我的最大的感觉是大家开始钻研自己的技术了,积极性上去了,服务态度也跟上了。原来是旱涝保收,现在医院的发展就是自己的发展。

另一所交给的地方的医院是铁二院医院。关于铁二院医院与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的渊源,据铁二院医院原院长陈建介绍:

50年代,铁二局、成都铁路局、铁二院三家由西南铁路工程局分离而成,铁二院成立卫生科,下设门诊部(诊所),地址就在铁二院里面,开展内科、外科,门诊有几张观察床位,共十几名医务人员。铁二院在西南地区还有多个总队,人员由二院派出,并执行铁路勘测设计院政策,1973年,铁道部同意铁二院勘察院建立医院,100张床位建制,给予房舍,由单身宿舍改建,1996年又新建了部分电梯建筑(新医院,共6630平方米,4个病区,内外妇儿都有病房,100张床位,开设口腔、内外、五官、中医、康复理疗,对外开放经营)。

1986年,陈建调入铁二院医院任住院医生,1994年任外科主任兼副院长,1995年主持工作,10月任院长,被医院同事称为“陈主持”。据他回忆: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医院比较辉煌的时期,能开展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专科手术,这些手术都比较有特色,同时还能开展食道和肺叶手术、前例腺、肾脏结石、膀胱癌手术等。但是做CT需要到铁路中心医院或者市三医院。

2000年铁二院就开始实行医疗改革,职工看病要自行花钱,2004年医院一年有几百万营收,每年住院病人几百人,门诊量每年2、3万。1995年医院有职工150名左右,2000年企业内部改造,减员增效、剥离,医院职工买断工龄和内退,只剩66人。

陈建说:“但凡职工医院和国家办的医院,人的观念上始终是有差异的,职工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太严重了。”2004年12月31日,正式移交成都市卫生局时,只剩下30余人。

2006年2月20日,成都铁路中心医院与铁二院医院实行合并,在成都市新的区域卫生规划中,成都铁路中心医院被成都市政府规划为“城北医疗中心”,医院的改扩建被列入成都市重点工程。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医院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2010年,医院整建制划转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在医院挂牌成立。

铁半城的历史讲到这里,暂告一段。这个区域凝结了许许多多铁路人、成都人的记忆。如果你也曾是其中的一个,欢迎把你的故事告诉我们。

(部分口述资料选自《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百年史》,特此致谢!)

编辑:谢敏珊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