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幸福故事① | 焕然一新老民居 惜新恋旧西门人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2月24日 17:38

在成都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答案藏在满城飘香的烟火气中,也在街首巷尾的故事中,需要耐心寻味、细细品读。看度推出《成都幸福故事》系列报道,讲述生活在成都的幸福与美好。

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成都正向着世界文化名城迈进,用清晰的规划描绘着明朗可期的未来。而一座城市如何面对过去、如何解决城市更新中老旧小区的存续与发展问题,将决定其未来能走多远、走多稳、走多好。2月1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成都以一场特别的会议——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开启新年。在这与民生紧密相连的十大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成都主城四方都颇有历史,其中的老西门上风上水,宝地一块,有着不少老民居。不似弄堂的感性,也不像胡同的刚硬,成都的老巷子如这里的人秉性般随性地坐落着,在烟火气中度过悠悠岁月。这里积淀着老成都人几十年留下的生活痕迹,也随着时光慢慢老去。城市万象更新,居民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了更高标准,在政府、社区、居民等多方齐心努力下,近年来,不少老城区也开始有了新面貌。

生长于西昌、生活在成都的邓波莲和丈夫已经在抚琴街道西南片区居住了近30年。据她描述,过去小区一楼总是被租户和商家占据,原本宽敞的路被挡了大半,“全是自己修建、搭建,让这条街越来越小,想过车,人都要‘粑’到墙让出来”(“粑”为方言,意为贴近),邓波莲拉着同社区的好友谢芙蓉侧到路旁,边有些激动地说着,边将那时道路的逼仄比划了出来。



邓波莲所住小区改造前 金牛区抚琴街道办事处供图

抚琴西南一片的居民房大多建于八、九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居住使用,不仅设施设备已经陈旧,公共配套也有所缺乏,每天目之所及的生活环境拥挤而混乱,居民间的争吵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对小区的改造,像邓波莲这样的老居民表示非常欢迎,“所以政府出面,我们拍双手赞成,也出于义务支持国家!”。

为了给老城区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近年来,抚琴街道以“自治比整治重要、功能比景观重要”为原则,逐步打造出一片“有颜值、有故事、有温度”的老成都市井生活片区。

据金牛区抚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开明介绍,该区域连片实施14个老旧小区、2个社区公共配套中心、3个游园、6条区间道路的改造,涉及1056户。

抚琴街道西南片区改造中 抚琴街道办事处供图

在百姓看得见的地方,民居外立面焕然一新,街道门口绿化墙上的“蓉宝”成了邓波莲朋友圈中的“常客”。十几年的违建被拆下时,阳光洒满了这条老街,小巷生活也与蓝天近在咫尺。

改造后的小区内外变成一道风景 邓波莲 摄

今年春节假期,不少居民响应了“就地过年”的政策,聚在街道两旁新建起的社区公共空间喝茶聊天,步行十分钟就有规范的社区商业置办年货。大家在蓉城和煦的阳光里迎来了新年,也迎接了改造后的幸福生活,老西门上“抬头见青天,低头纳静闲”的生活又回来了,如同邓波莲所说:“一时的不方便,为的是一辈子的福气。”

“以前这儿有家火锅店好热闹,整改后,听说过两天又要搬回来了,不过是搬进新地方!”谢芙蓉指了指新街边的铺面说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这本就曾是成都城最热闹的生活区,老城区改造工程依然保留着人性化的温度。对于商家店铺,抚琴街道实行允许商家在不影响城市空间、符合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适度外搭”,占用部分公共空间,社区实施统一规范管理,以弥补老旧社区商业不足的状况。

改造后宽敞明亮的社区街道 邓波莲 摄

在百姓看不见的地方,电力统一下地,解决老房子常见的“蜘蛛网”问题,地下管线修缮后居民在水、电、气的使用上不再困扰,小区内涝问题也不复存在。真正是“院内院外”、“地上地下”、“里子面子”,通通焕然一新。

成都的文化底蕴在每一条街巷之中,每每探及,都有韵味无穷的故事娓娓道来,有着诗句般美丽名字的抚琴街道也不例外,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保护、传承着城市文脉。对待街巷肌理、重要建筑、原生树木、记忆节点等方面,应保尽保,以原真形象留住城市记忆,是成都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改旧”推进,“创新”也被提上日程。朱开明特别提到,抚琴将借鉴宽窄巷子的模式,用社区商业搞活老城区,注重保留一环路的市井文化,未来的老成都将依然不缺少城风采。传统文化在新的叙事下,与消费场景结合,将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活、文化需求。

“感谢国家、感谢政府、感谢社区,我们都六十多岁了,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虽然已有新房,邓波莲夫妇还是不愿搬走,房子虽年岁老了些,但交通方便,尤其是改造后,住在这里更加巴适了。

邓波莲

最重要的是,自抚琴街道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以来,邓波莲和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成了“老熟人”,看着他们为了居民日夜奔波,心中满是感动。不论是房子还是人,只要有了感情,就有了生活的动力,幸福、美好、获得感、认同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新闻多一点:

成都市两会上,“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审议,首次成为一项重要议程。如今,作为一项关乎成都城市“十四五”发展、成都市民未来生活的“重头戏”,“十大工程”已经开启全面实施大幕,其中一项“重头戏”便是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是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旨在以系统谋划规划为引领,以重大示范性工程为牵引,全力实施老城区成片连片更新,统筹推进城市功能、产业、环境、品质综合提升,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社区服务更加完善。

一、实施成片连片更新,重构老旧片区市井烟火气

一是编制更新规划和项目计划。编制各区(市)县更新规划及更新单元实施规划,梳理成片更新项目,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中心城区每个更新单元启动不少于1个成片更新项目,其他各区(市)老城区启动不少于2个成片更新项目。

二是打造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天府锦城、锦江公园、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等高能级项目建设,构建历史与现代相融共生的公园城市新场景;加快建设TOD示范项目,推动老旧片区地下空间多元复合利用;每个区(市)县至少实施1个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工程。今年,抢抓大运会“办赛营城”机遇,全力推进天府锦城52个街坊(巷)项目和一环路市井生活圈13个示范片区建设,策划推出一批特色主题活动。

三是推进产业、业态和功能综合提升。全力推进成片连片更新,逐年推进全市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建设,计划投融资2300亿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造“邻里人家”生活服务综合体。今年,启动50个成片更新项目,实施棚户区改造3687户、城中村改造1800户,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00个,启动邻里人家建设20个,发展社区连锁店200个、特色小店100家。

四是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对街巷肌理、重要建筑、原生树木、记忆节点等应保尽保,以原真形象留住城市记忆;统筹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和工业遗产等保护利用,推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有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五是提升街区风貌和环境品质。实施锦江公园子街巷综合提升,持续推进特色街区打造和既有建筑风貌提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金角银边”剩余空间场景营造。今年,完成锦江公园子街巷综合提升57条,推进小游园、微绿地建设60个,改造提升老旧公园38个,打造特色街区21条、既有建筑风貌提升项目32个、“金角银边”200个,实施“两拆一增”点位整治1000个、背街小巷品质提升128条。

六是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城乡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消除D级危房安全隐患。今年,完成全市城乡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普查,全力推进D级危房整治;完成绕城内市政老旧排水管网病害治理。

七是完善政策技术体系。用活用好不动产登记、容积率管理等已有政策,尽快出台城市有机更新用地支持等政策,制定鼓励国有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城市更新的支持政策;出台城市更新设计、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导则等技术标准。

二、推进分类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

一是开展老旧小区摸排评估。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和分类评估,对已改造项目进行“回头看”,合理确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实施计划。

二是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引领。今年,编制出台《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指导改造项目科学规范实施。

三是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结合成片更新项目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小区、园林式居住小区。今年,每个区(市)县完成1-2个示范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各区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小区不少于3个,其他每个区(市)县不少于1个。

四是推进老旧小区分类改造提升。按照“先自治后整治”原则,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实施老旧小区分类改造提升,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同步建立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今年,完成313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800台。

三、健全发展治理服务体系,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一是健全老旧社区治理机制。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同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提升,深化社区协商议事机制,推动成立业主大会、院委会等小区自治组织及各类自组织,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今年,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住宅小区不少于50个。

二是优化便民服务供给。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推进社区服务功能设施全覆盖。

三是持续推进老旧社区“微更新”。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对社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家门口”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精细化”更新改造,今年实施“微更新”项目75个。未来五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到“十四五”期末,全面推进全市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0户、城中村改造6800户,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传承复兴,“老成都”焕发新活力;全面完成6160个老旧小区分类改造,实现2004年以前建成的、失养失修失管、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推动233个老旧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参与活力充分激发,社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宜人宜居智慧智能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看度记者:何泽曦 叶升芃

制图:许婧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