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精神解读 | “十个突出、十个全面”,2023年成都经济工作这么干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1月03日 15:19

今天(3日)上午,成都召开“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明友,市委副秘书长、市委财经办主任王喜梅,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王凯 ,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推进办专职副主任李玉萍介绍会议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明友介绍了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情况。

关于大会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于2022年12月29日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市委委员78人,候补市委委员13人。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代表也列席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并讨论了施小琳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讨论了《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要点》《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的若干支持政策措施》《成都市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

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一次高举旗帜、牢记嘱托的大会,是一次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大会,取得了重大成果。

具体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成果:

一是凝聚了思想共识。会议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擘画和党中央、省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市情实际,站在更高起点全面推进、系统谋划成都现代化建设,汇聚起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强大向心力。

二是坚定了信心决心。会议客观总结市委常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符合预期、来之不易,是全市干部群众克服多重困难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结果,极大地提振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决心。

三是确立了目标任务。会议既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又对成都现代化建设作出系统谋划,既有务实可行的举措、也有科学合理的目标,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制定了任务书、绘就了路线图,必将引领成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四是发出了动员号令。会议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提出重要要求,强调要更好担负起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时代重任,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在成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2022年市委常委会工作情况

会议充分肯定了2022年市委常委会的工作。大家一致认为,2022年以来,成都走过了一段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发展历程,各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又接连遭遇罕见高温干旱、缺电保供、暴雨山洪和疫情袭扰,多重困难叠加、多种矛盾交织。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作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主题主线,深入落实省委“总牵引”“总抓手”和“工作总思路”的部署要求,团结带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扎实抓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主要抓了“三件大事”: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成都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二是以超常举措应对多重困难挑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全面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国家试点示范实现良好开局。着力推动了“十个方面重点工作”,即:一是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成都经济总量进入两万亿俱乐部;二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着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提升国际门户枢纽能级,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成都;五是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着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六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七是加快幸福成都建设,不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八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九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牢城市安全防线;十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决定》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为主题主线,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聚焦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总体目标,按照思想指引、总体谋划、重点任务、政治保证四大板块展开,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强调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新时代成都工作全局;第二部分提出成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使命责任、目标愿景;第三至五部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作出系统部署;第六部分强调以全面从严治党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坚强保障,共同回答了“成都怎样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道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决定》有标志性意义的有四个方面。

一是鲜明政治导向,高举起成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旗帜。《决定》开宗明义提出,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新时代成都工作全局,并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深入落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四个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就是要旗帜鲜明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贯穿到成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更加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和省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成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勇担使命责任,找准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决定》按照党的二十大“两步走”战略安排和省委全会部署,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特别是结合落实省委提出的支持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世界文化名城的“四中心一枢纽一名城”重大要求,结合成都发展正处于能级位势持续上升期、发展方式调整转型期、增长动能加快转换期、开放格局整体跃升期、民生福祉提升优化期、城市治理深化变革期的阶段性特征,分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确立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及未来五年的阶段性目标,从国家、区域、省域、城市以及为民服务初心5个层面提出了“五个坚定扛起”的使命责任,即:坚定扛起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时代使命、坚定扛起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的时代使命、坚定扛起引领带动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时代使命、坚定扛起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坚定扛起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使命;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重要特征明确了通过“五个率先突破”奋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努力方向,即:在探索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上率先突破、在促进城乡共富共美和社会公平正义上率先突破、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上率先突破、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上率先突破、在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和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率先突破。这一系列谋划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引领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步调一致向前进。

三是全面对表落实,明晰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路径。《决定》全面对表党的二十大明确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对标省委全会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突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把牢“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坚持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提出坚持功能提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幸福提质创造高品质生活、智慧提能实施高效能治理,并作出“十个突出、十个全面”的具体任务安排:

一是突出功能协同、区域协调,全面增强极核引领能力;

二是突出建圈强链、数实融合,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突出科教支撑、产研融合,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四是突出内畅外链、要素运筹,全面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功能;

五是突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全面提升幸福成都品质;

六是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七是突出开放包容、自信自强,全面推进文化繁荣兴盛;

八是突出良法善治、公平正义,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九是突出敏捷高效、智慧智能,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十是突出底线思维、有机韧性,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其中,“十个突出”主要是安排近五年的重点工作,“十个全面”主要是谋划中长期成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任务。这一系列部署为成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实践路径。

四是强化政治保证,夯实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决定》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三个务必”的高度清醒,坚定“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五个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全会号召:

全会号召,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团结奋斗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在“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市委财经办主任王喜梅对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相关安排情况进行介绍。

“市委在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部署要求基础上,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全年经济工作作出了系统性安排,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王喜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

一是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会议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着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定信心和决心、保持紧迫和清醒、增强定力和韧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起势、增长极动力源效应显现、示范区建设突破的关键时期,着眼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相匹配、与城市发展阶段性目标相衔接,强信心、稳预期,巩固在副省级城市中的优势,合理确定了全年经济目标,以此促进各级各部门增强紧迫感、找准发力点。同时,今年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重大战略、政策红利等持续释放,新增长点加快形成,社会需求有序恢复,将更好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以抓好全局性谋划为牵引,有力有效谋大事、抓要事。市委强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关键是把该谋的大事谋在前、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重点要聚焦“九个有力有效、三个特别注重”。“九个有力有效”兼顾全局与重点,统筹实现扩内需、夯基础、增动力、提效率、汇资源、拓市场、防风险、强治理。具体而言:扩大内需要有力有效、产业建圈强链要有力有效、重点片区开发要有力有效、创新成果转化要有力有效、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有力有效、增进民生福祉要有力有效、要素资源保障要有力有效、守牢发展红线要有力有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有力有效。

同时,“三个特别注重”明确提出要特别注重在融入大局中找定位、作贡献,特别注重提振信心、激活主体,优化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别注重源头治理、统筹联动,加快推动城市绿色转型。“九个有力有效”和“三个特别注重”强调切实增强战略定力、坚决扛起重大责任、守正创新推动工作,提高经济工作集成协同水平和时度效,为全市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

三是坚持以融入国省重大战略为关键,主动作为担使命、聚资源。会议提出着眼担好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四川省会城市使命责任,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坚持一盘棋讲大局算大账,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推进双核联动联建、建强现代化都市圈等方面主动作为,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主动破解“卡脖子”问题,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治蜀兴川大局。着眼持续增强城市极核主干功能,大力推动六大原创性原动力改革,积极抢抓国省政策窗口期,主动谋划、借势借力实现更大发展。

四是坚持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为标尺,突出重点稳预期、优环境。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部署要求,提出加快优化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眼营造一流的政务、市场和法治环境,出台营商环境5.0版,在政务服务、市场准入等方面创新突破,完善闭环式、滴灌式、体系化服务,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努力让企业市民真切感受到在成都发展有前景、有市场、有公平、有温度;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设立企业12345诉求办理提级处置专班,构建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着眼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企业融资、供应链保畅、舆论引导上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共享城市发展红利;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不断提升投资质量和水平。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针对以工业为主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建圈强链,建设制造强市有何部署安排?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王凯介绍,这次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坚持对标对表、谋深谋远,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建圈强链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成都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突出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都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成都将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重点。表现为四个方面:突出高端化发展,持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以产业的现代化支持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突出绿色化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做强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支撑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以产业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突出梯度化培育,构建“支柱+新兴+未来”产业体系,重点推动支柱产业巩固发展优势、提升产业能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未来产业前瞻赛道布局、培育新的引领,总体形成梯度递进、接力有序的城市产业支撑。突出融合化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数实融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以培育新经济接续发展新动能。

二是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培育产业生态新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通过培育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在细分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了竞争优势。下一步,成都将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协同共建行动计划,深化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和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供应链稳定性。促进资源整合。加快编制26条重点产业链的产业图谱、专业规划、专项政策、招商名录等,构建链主企业链属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投资基金、领军人才等“5+N”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市域协同。坚持以生态圈理念协同开展“双招双引”,强化区域产业错位协同,推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联动发展,通过重点片区项目集群大会战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筑牢“三个做优做强”产业支撑。加强区域协作。服务“国际大循环、国内大市场、成渝大协作”,在更广区域、更宽领域建圈强链,大力推进“三带”建设,构建都市圈产业链式关联、梯度布局、集群发展格局,建立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机制,共同打造成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召开了全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统筹部署、整体推进。下一步,成都将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坚持增量存量两端发力、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着力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区域带动力、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培育上,巩固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发展优势,壮大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现代种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培育无人机、北斗卫星等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基因治疗、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用5-10年时间培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塑造产业引领新优势。动能转换上,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中试基地建设和创新平台布局,全力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努力推动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实现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成都智造转变,打响“成都智造”品牌。主体培育上,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推动更多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特别是更加注重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升规稳规,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支持更多企业上榜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发展保障上,深入实施“蓉耀工程”,强力推进能源网架、设施等建设,加快补齐能源保障短板;实施制造业产业功能区提能升级行动计划,加强用地供给、工业上楼,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成都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今日举行的“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介绍,此次会议讨论了《成都市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

文件有三个方面主要考虑。

一是注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着眼以城市主导产业提质带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注重前后政策有机衔接,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与“稳增长40条”等政策错位发力,突出保障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素,支持市场主体“强起来”。

三是注重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需要的高能级“链主”企业引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科技、金融、人才等产业生态构建,匹配重点专项政策,破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

文件内容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覆盖,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由三大板块、十个部分组成。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板块,包括支持链主企业四链融合发展、支持创新型企业集群式发展等两方面内容,提出了支持招引高能级链主企业、梯度打造“上规、上榜、上云、上市”创新型企业集群等政策措施。

二是“精准配置资源要素”板块,包括发挥科创平台强链聚链功能、强化重点产业资源和能源安全保障、增强人才资金供给、支持数字经济赋能圈链提质等五方面内容,提出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基金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政策措施。

三是“全力做优服务保障”板块,包括支持提升供应链安全稳定性、打造应用场景支持市场拓展、增强园区专业服务功能等三方面内容,提出了支持畅通供应链物流通道、支持建立采购创新产品“合格免责”机制等政策措施。

成都将如何支持“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

在今日举行的“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对《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的若干支持政策措施》进行介绍。

陈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城市现代化,聚焦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成都市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提出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的战略部署,突出以城市功能为引领,以重点片区为突破,以项目集群为支撑,推动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打造“神形”兼备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中的“示范区”,形成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的重要抓手。

制定《重点片区支持政策措施》,就是要通过精准施策、重点突破,健全政策匹配和要素供给体系,有力有效推动“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政策制定既保障必要的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又创新搭平台、给机会、添动能,实现政策多向发力;既注重由上及下的政策赋能,又努力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上下良性互动;既聚力解决痛点、堵点、难点等现实具体问题,又着力提升城市位势能级,实现远近结合、破立并举。

陈健表示,《重点片区支持政策措施》主要按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逻辑主线进行安排,内容主要由三大板块,十个部分组成。

一是“高质量发展”板块,主要包括强化规划引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土地保障、加强财政金融联动等四个方面内容,提出了优化重点片区空间功能布局、优先布局产业创新平台、支持重大项目招引促建、推动用地资源倾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等政策措施。

二是“高品质生活”板块,包括坚持交通先行、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人才生态等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加快建设功能性、引领性交通项目、统筹实施市直属学校和五城区区属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帮扶行动、支持优质医疗资源向重点片区扩容下沉等政策措施。

三是“高效能治理”板块,包括鼓励创新示范、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考核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应用、推进重点片区扩权赋能、支持各领域改革在重点片区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年度“双向考核”机制等政策措施。

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 培育国际消费自主品牌

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首次提出将围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强核心功能,如何解读其提出背景?下一步又将有哪些工作重点?”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玉萍进行现场解答。

“着力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李玉萍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就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作出了总体安排。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消费城市,从“列备五都”的兴盛繁荣到“扬一益二”的富甲天下,再到如今的全国消费“第四城”,不仅辐射西部3.8亿人口,更拥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广阔的市场腹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作出了专门部署。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和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大举措。”李玉萍说。

针对下一步重点工作,李玉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是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加快将春熙路、交子商圈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标商圈,加大对跨境电商、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总部经济、文旅消费和会展赛事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时尚文化消费核、田园林盘农耕消费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消费带”高品质消费空间。2023年培育创建示范和特色消费场景16个,改造提升文殊坊、万象城等8条省级步行街,培育3个省级电商新业态基地,推进邛崃市、蒲江县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引培品牌首店500家以上。整合成渝两地优势消费资源,联合举办成渝双城消费节、成渝商圈发展论坛等活动,联合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成渝消费”全新IP,加快推进巴蜀特色的文化旅游走廊和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

二是培育国际消费自主品牌。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推进制造强市、贸易强市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打通创新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三城三都”文化软实力和科技创新原动力,聚力打造“成都智造”和“成都服务”品牌。扩大都江堰-青城山、金沙、三国文化等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高质量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节会赛事活动,大力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赛事、音乐、体育、会展等高端交流交往活动。持续提升成都国际美食节、成都国际音乐季等本土消费活动的能级和影响力,吸引国际消费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成都首创品牌。

三是打造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消费环境。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级,实施营商环境5.0版升级行动,大力建设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高效联通全球要素市场,提升跨境消费便利度和消费市场开放度,激活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增强国际消费吸引力。在公园绿道、城市更新和未来社区探索外摆景观化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营造近悦远来的消费友好环境,形成天府文化、烟火成都的独特魅力。

四是做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充分发挥“一市两场”优势,完善“7+5”国际陆海联运通道布局,巩固拓展国际班列网络。大力引进培育全球贸易总部和链主企业,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利用通道运力资源及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功能,推动国际产能、贸易向成都转移,提升“买全球卖全球”能力。积极争取设立市内免税店,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用好进口贸易创新促进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综合保税区等载体和广交会、进博会等平台,推动中高端国际消费品和特色商品进口,着力提升国际消费供给能力。建设国际交往和消费促进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级会展和更多外国领事馆落户成都。

记者:胡俊超

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