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 | 新发展理念贯穿成都规划建设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11月04日 08:16
摘要:大城之道 践行新思想的成都范式

开栏语:时代的记录者亦被时代所记录,好记者讲述好故事。每个风雨兼程的日子里,他们记录着世界,用理想信念筑守价值底线,于风云激荡中推动社会进步。

今年11月8日是第20个记者节,为了生动展现我市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体现新闻工作者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点滴努力,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大城之道——践行新思想的成都范式》。历届“讲好故事”的好记者们,将以他们的视角,带我们了解成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经验范式,带我们认识治蓉兴蓉中精彩的“成都故事”,带我们感受不一样的“大城之道”。今天第一期,让我们跟随成都台“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选手王旭,一起去了解一条中欧班列延伸出的经济动脉,一座未来之城的转型与突围。

.............正文分割线............

说到成都,有人说,她是一座公园城市、是一座生活城市,还有人说她是一座文化城市。其实这些,都是她璀璨光芒的百变一面,更是她朴实内核的集中投射。

秋风起,稻子黄。在过去不久的秋收时节,跟随着王旭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崇州。在崇州天府优质粮油融合发展功能区,10万亩的稻田里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收割机来回奔忙,一穗穗像金子一样的稻谷,用被压弯了的腰板向人们诉说自己的饱满。

成都华地永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唐勇说,现在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崇州的“天府好米”也博得了好名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引来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加入为其助力。他还许下了通过中欧班列走向欧洲的心愿。

能够在短时间内打破天府无好米的窘境,能够让那么多的企业入驻这里,并且还要将大米卖到欧洲去,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017年4月,西控这个全新的概念出现在崇州的地界上,与“东进、南拓、中优、北改”共同勾勒出成都的发展框架,打开了成都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

但是西控崇州怎么控,功能区怎么规划,对于崇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文学来说也是个问题。在陈文学的解决思路中,有一个词起着关键性作用:重构,重构产业生态圈,重构功能区空间布局。在这样的思想碰撞下,以打造工业园区的方式建设农业产业园区的新颖思路、功能区“两基地两总部两中心一目的地”发展定位,奠定了以城乡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将来会有更多与农业相关的企业落户到崇州,充分利用中欧班列(成都)让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自2013年4月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将更多的成都造、中国造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也有越来越多来自于欧洲的产品,来自世界的产品,从成都发往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

自古就是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成都,现在更是从曾经的内陆腹地城市跻身中国新一轮开放的前沿行列。

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介绍,许多国际上的企业都来洽谈投资,国外的城市主动到这来,希望中欧班列(成都)可以开到他们所在城市,连通成都与国外各个城市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

今年1到7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42.84万标箱,位列全国铁路港首位,年均带动西部进出口100亿美元以上。所以在曾怡看来,将崇州的大米运往欧洲,指日可期。

根据规划,位于简阳城区北面的西部电商物流产业功能区是中欧班列进入简阳地界后的第一个站点,作为蓉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已经入驻了唯品会、申通、韵达、传化物流等知名企业。

在空间格局重塑的引领下,成都中心城区面积由650平方公里,延展至3677平方公里,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蔓延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沐浴着新发展理念的光辉,在创新中抓落实,咱们成都市民的中国梦,正随着这座未来之城的转型与突围一点点地实现。

中欧班列延伸出的经济动脉,所到之处扑入眼帘的是成都“上接天气下接地气”的积极举措,切身体验到的是成都国际化的视野,是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绿色发展理念。

这座为梦想而奋斗的城市,对于它的未来,我们充满了期待。

编辑:刘宝莲

责任编辑:赵雨蕊

值班主任:吴雷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