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V5 |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看四川如何打通地震救援“生命通道”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09月09日 14:48

警报声拉响、屋内吊灯晃动、山上碎石滚落……9月5日12时52分,一场6.8级地震袭击甘孜州泸定县及周边区域,震源深度16公里,有房屋垮塌和大量人员被困,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紧急会商研判、集结应急队伍、加紧打通救援通道、全力以赴搜救失联人员、加快抢修受灾地区基础设施,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严防余震和次生灾害……地震发生后,四川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迅速行动,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与灾情较量,统筹各方力量为生命护航,竭尽全力减少损失,尽快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实际行动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

居安思危做足准备 确保第一时间及时响应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单位封闭式值守,立即来到厅指挥中心了解灾情。”据应急厅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处主要负责人回忆,地震发生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震后不到10分钟便派出由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厅副厅长带队的先期工作组赶赴震区。不到40分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就启动了省级地震二级应急响应,同步通知省特大地震防范应对工作专班全体成员单位负责同志集结应急厅指挥大厅,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5日下午,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成立,下设12个组。

5日22时,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根据地震灾情发展态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将省级地震二级应急响应提升为省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这是四川省近五年来启动的最高级别的地震响应。23时,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泸定县磨西镇举行,通报灾情和救援情况……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样快速且有序的响应和处置得益于前期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

今年8月,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就印发了《四川省多灾种叠加应急预案(试行)》,针对可能出现的重特大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叠加情形,明确了防范应对的组织指挥体系、工作责任、应急处置流程。在健全省级预案的基础上,还要求21市州也结合自身风险,同步制定各地多灾种叠加应急预案,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除了做好多灾种叠加应对准备,针对当前疫情形势下的灾害来袭,四川也早有打算。

2020年,应急厅便印发了《疫情期间重特大地震应对准备重点工作方案》,从及时准确掌握疫情范围、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准备、每日监控队伍人员健康信息、更替疫情期间厅内现场出动名单、强化现场防疫卫生措施保障、制定救援行动防疫安全规程、加快制定重点地区地震应急预案、强化省级部门会商协调配合、制定地震震区防疫管控应对方案、开展联合应急通信测试等十个方面进行工作部署。在疫情防控情况下,应急厅全员三分之一到岗、三分之一备勤、三分之一轮休,在最艰难情况下做好准备。在此次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应急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员迅速返岗,24小时做好应急救援值守。

把握时机生死救援  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

“快速、安全、有效…”在前线指挥部,时刻可以听到部署救援任务出现这样的词汇,体现着全省上下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争分夺秒抓住72小时黄金救援期,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

5日13时10分,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旋即派出甘孜森林消防支队雅江大队、康定中队,总队特勤大队237人紧急赶赴震中泸定县磨西镇展开救援。16时50分许,率先抵达震中磨西镇的雅江森林消防员兵分两路,一路趟过湍急的河水对伤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救治,一路砍伐树木搭建简易桥梁为运送伤员做好准备……

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青岗坪村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地震发生后,四川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王绍刚支队长赶到震区后马不停蹄带领30人徒步四公里山路到达青岗坪村,到达现场后,却发现桥梁垮塌无法到达对面,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就这样横亘在救援人员和受困群众之间。

容不得过多考虑,雅江大队大队长张国胜带领十人一边拉着绳索,一边小步挪动,通过管道缓缓地向河对岸前进,管道下面河水滚滚流过,到了对岸,他们现场砍树制作了一座简易的“生命桥”,救援人员从简易桥通过后对青岗坪村进行全面搜救。

救援人员用担架,把伤员转送至简易桥,守在简易桥旁的救援人员接到伤员后,六人一组将伤员再转送至约四公里外的救护车上……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在他们的努力下,青岗坪村300余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其中包括重伤员29人。

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时光流转十四年,当年抗震救灾中体现的精神仍然在延续、闪光。9月6日17时,四川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救援人员在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搜救过程中发现了滞留家中的老人和婴儿,并且婴儿头部有轻微受伤,消防员张自立当即就将疏散出来的孩子紧紧抱在怀中,通过水上救援通道,将孩子和奶奶转移出来。在这场救援中,最让人动容的是汶川消防员张自立臂章上“汶川”二字,这是一场营救生命的接力,也是一次爱与奉献的传承。

感人的画面远不止这些。“飞夺泸定桥”式的救援,救援队伍以身为桥,让被困群众顺利通过激流;徒步14小时,救援人员连夜挺进“孤岛”;挖掘机以身试险,在垂直滑坡带开辟出一条“绿色生命通道”……每一个至暗时刻,四川人民一直在被一群最勇敢的人保护着,上到耄耋老人下至新生婴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没有一个生命会被放弃。

齐心协力多方联动  把人民群众高高举过头顶

使命催征,向险而行。针对震后情况复杂多变情况,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相关成员单位迅速行动,按照职责分工参与应急处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公安特警、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应急救援、卫生健康等部门紧急派出救援力量开展人员搜救,自然资源、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相关部门迅速组织技术队伍开展灾害隐患排查,交通、通信、电力等部门单位积极抢修保通“生命线”工程,地震、气象、环境等部门迅速开展监测预警,发改、经信、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快速增援保障物资供应。

“徒步开拔!”9月6日凌晨,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四川省骨科医院急诊科医生陈子锴带领5名队员徒步抵达磨西镇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没顾得上休息就赶忙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

受伤群众被迅速救治,得益于前后方协同。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医疗救援组和疫情防控组第一时间部署安排地震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调派国家、省级医疗救援队和省级卫生防疫队赶赴震区开展工作,并安排华西医院成立院内多学科专家团队,强化前方与后方专家协同,根据甘孜、雅安需要及时开展远程会诊,确保伤员救治效果。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立即启动地震二级应急响应。紧急调集下属雅安供电公司、甘孜供电公司共计222名电力抢险队队员,携带62台电力抢险车辆和若干应急物资,赶往停运变电站和受损线路现场,开展电力抢险工作。

与此同时,省减灾委办公室紧急调配中央、省级救灾帐篷、棉被、折叠床等救灾物资紧急支援震区;群众安置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目前震区共设置安置点124个,集中安置2万余人,其中,甘孜州设置安置点44个、集中安置1.7万余人,雅安市设置安置点80个、集中安置0.5万余人;交通保障组组织雅安、甘孜两地交通部门及正在附近的四川交建等施工单位,出动大型机具,全力开展抢通保通……

从地震发生后到9月8日20时,前线联合指挥部各工作组一刻不停开展地震救援工作,争分夺秒抢救伤员、转移群众;后方工作组时刻驻守在应急厅指挥大厅,与前方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分析研判救援计划,实时提供后备支持,连接成一条条挽救生命的纽带。

军方和地方协同作战,也让此次救援刷出“新速度”。地震发生后,应急厅第一时间紧急协调调度西部战区驻川部队、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和驼峰通航等直升机共10架,飞赴震区开展空中侦查、抢救伤员、人员转移、物资投送等救援行动,并与军民航空管系统密切协同,开辟了凤凰山机场至泸定、西昌至泸定、新津至泸定、邛崃至泸定、夹江至泸定等6条“空中绿色通道”,以及10条救援航线。截至9月8日18:00,共飞行126个架次,转运重伤员46名、轻伤员130名,转移受困群众467名,运送救援人员、医务人员、记者等202名,投送食品、医疗物资、电力通讯设备等约70.9吨。

精准调度因势施策  确保救援高效有力

科学调度、精准调度贯穿此次抗震救灾当中。在调度力量过程中,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抢险救援需求与当地救援力量情况,梯次调度增援力量,科学分配、精准救援。9月6日,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发布的《关于对通往甘孜州泸定县、雅安市石棉县地震震区抢险救援道路实行交通管制的通告》,确保救援力量迅即、精准投送。

受泸定6.8级地震影响,离震中最近的石棉县草科乡成为道路不通、通讯中断的“孤岛”。

7日上午,前线联合指挥部立即调度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在石棉县中学初中部操场上空起飞,将物资运送至50多公里外的草科乡。9月7日16时,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完成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紫雅场村的救援任务后,按指挥部统一调度迅速调集队伍赶往雅安市石棉县。

“救援过程中,针对驻川解放军直升机、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以及各类无人机同时作业的复杂局面,我们综合考虑了调度的一些具体情况。”据应急厅救援协调与预案管理处主要负责人介绍,最后决定指派地方飞行指挥人员加入军队飞行指挥组,明确飞行指挥权限、高效开展飞行指挥,合理调配直升机、无人机飞行区域和飞行时间,保证了航空救援高效、有序、安全。截至7日8时,累计出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公安特警、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应急安全生产、医疗救援、交通通信电力等各类救援力量10058人、直升机9架(其中雅安方向3600余人,直升机5架)。

泸定地震发生后,根据前线指挥部传来的消息,受地震影响,得妥镇紫雅场村成了“孤岛”,有700余名群众被困。由于前往紫雅场村的道路受损,只能通过水上开展施救。9月6日早上起,前线联合指挥部调集多支救援力量集结于得妥镇,准备实施“水上营救”。

9月6日起,陆续有队伍开始从水面尝试进入紫雅场村。但由于救援队伍所带的救援船艇都运力有限,所以如何提升转运能力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前线联合指挥部决定从达州调集今年新买的冲锋舟橡皮艇,到达后立即投入被困人员转运任务。9月6日晚11时,首批次到达指定位置。次日凌晨3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两批次12艘近20名驾驶员全部完成集结。此时,尚有超过百名群众被困在紫雅场村。6日的救援队伍将一些食物和水等物品转运到村里,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9月7日上午7时起,12艘冲锋舟橡皮艇载着救援人员从得妥镇得妥村出发前往紫雅场村。上午10时,首批12名群众乘坐冲锋舟橡皮艇被安全转移。

技术支撑科学救援  有效提升营救效率

地震救灾,科技有着重要支撑作用。

科技就是时间,科技就是效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地震与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照应急厅统一安排对技术支撑保障团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迅速开展分析研判,于震后8分钟形成《四川甘孜州“9·5”泸定县6.8级地震快速评估简报》上报至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震后20分钟派遣的第一批次前方工作组1车5人携带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应急装备奔赴现场,开展应急技术保障工作,为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为冲在最前面的逆行者提供安全保障。9月5日19时,前方工作组抵达泸定县磨西镇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根据前线联合指挥部安排分成两队开展工作,一队协助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开展相关工作;一队前往受灾点进行数据采集。20时,前方工作组运用D1000无人机完成制作磨西镇VR全景影像,迅速将现场灾情实际情况展示给后方指挥部,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地震发生后,保障通信畅通是当务之急。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和应急管理厅立即启动应急通信保障二级响应,紧急调度“大型高空全网应急通信无人机”赴受震区域。

9月5日17时,腾盾双尾蝎无人机挂载光电侦察吊舱、空中基站设备在机场起飞,1小时40分钟后无人机就飞抵震中区域上空,启动灾情广域巡查并实施公众通信覆盖任务。

9月5日20时左右,抢险救灾指挥和受灾群众手机通信陆续恢复,当地居民先后收到“【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提示】震区用户,您的手机已通过四川腾盾无人机搭载的高空基站接入通信网络,为您提供实时语音和短信服务。”

与此同时,四川移动运用鑫远眺卫星便携站,实现应急现场通信恢复,音视频等信息实时回传,区域性的WIFI覆盖等功能。同时,还为4G LTE基站提供互联网宽带传输,在应急现场提供稳定的基站接入能力,打通通信链路,满足应急现场语音通话和4G网络服务需求。据了解,该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增益高,卫星采用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容量大、带宽大、传输速率高、资源丰富等性能优势。此外,设备的抗风防水性能卓越,在大风、暴雨等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发挥通信保通的重要作用。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构筑抗震救灾“全民防线”

地震发生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5日晚,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地震最新伤亡和救援等情况;9月6日、7日、8日,“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每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地震最新情况……第一时间将信息公告社会,及时发布最新灾情统计和救灾进展,使公民知情权得以充分保障,这种开放式救灾、开放式宣传赢得了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汇合成一股同心抗震力量,构筑成强大的抵御灾难、抗击灾难、战胜灾难的铜墙铁壁。

记者了解到,地震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应急部门、专业救援力量正在全力开展救援工作。省、市、县三级团组织第一时间迅速响应,积极组织应急志愿服务。

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发布《告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书》,呼吁大家有序救灾;团四川省委、省应急厅,及团甘孜州委、团雅安市委、团泸定县委、团石棉县委分别成立泸定地震应急志愿服务协调中心,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专业理性、依法有序、科学有效地参与此次灾害应对。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为抗震救灾贡献者力量。四川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派出眉山支队、雷波大队、犍为大队3支先遣队前往甘孜州泸定县,派出宜宾支队、筠连大队前往雅安市石棉县;团甘孜州泸定县委、团甘孜州康定市委分别紧急招募组建了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秩序维护、场地消杀、帐篷搭建、物资发放等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团泸定县委、县西部计划项目办号召,迅速集结泸定其他青年力量,按照统一部署,根据志愿者个人专业特长成立多个志愿服务小分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关于接收“9·5”泸定地震救灾捐赠的公告》,决定面向社会接收救灾捐赠。各地社会力量闻讯而动,立即布置组织开展救援工作,通过物资援助、救灾筹款等帮助当地居民渡过难关。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从四川省红十字应急物资储备库(眉山仓库)紧急调拨首批救灾物资驰援甘孜、雅安地震震区,包括320顶帐篷、2200个赈济家庭包(箱)、1200床棉被、300张折叠床。

震区人民的苦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诸多国企、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心系震区人民群众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三峡集团向四川紧急捐赠5000万元,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过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捐款5000万元;鞍钢集团紧急向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捐赠2000万元,并安排驻川企业攀钢集团全力以赴做好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五粮液专职消防队抵达泸定县投入救援,同时,该公司向泸定县及雅安地震震区捐赠1500万元,用于赈灾救援和灾后重建;科伦药业向受灾较严重的四川泸定及石棉两地捐赠现金与物资,共计600万元;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齐盛合锂业有限公司(雅江)捐赠1000万元用于支持甘孜州泸定县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7日8时,多家中央企业已捐款超过11亿元。

“我们心连心,彼此关爱,共渡难关。”8日晚,在雅安市石棉县世纪广场安置点一顶贴满儿童画的帐篷外,“石棉加油”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安置点的孩子们以五星红旗、“中国梦”等为题材,表达爱国情怀,为抗震救灾加油鼓劲。此刻,这面“儿童画墙”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暖,伴随着这样的温暖,安置点的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守护下安然入睡。

看度记者:殷勇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