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民警”黄晨:打破技术壁垒,催生“铁甲”“威龙”
工作中的黄晨 图据省公安厅
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其中,达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综合保障大队大队长黄晨的事迹入选。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黄晨自主研发的“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打破技术壁垒,填补了省内公安机关技术空白,被四川省公安厅纳入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决赛,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近年来,多类警用机器人被运用到一线。“因为技术壁垒,一台警用机器人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基层民警别说用,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警察连见都没有见过。”2014年开始,黄晨决定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业余时间研发一台便宜实用的警用机器人。
“研发警用机器人技术难度大,在达州没有先例,也找不到人教,起步的时候很艰难。”为了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黄晨只好自己钻进书堆找办法,国内的、国外的各种专业书籍他都看,有时候为了读懂一段英文,需要借助翻译工具,花上几个小时。特别是在研发初期,为了尽快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他用自己的立功奖金购买零部件,为的就是让基层能尽快用上便宜的警用机器人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晨成为全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警用机器人领域专利的民警,5项国家专利率先敲开了省内公安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的大门。成功研制的警用反恐排爆机器人“铁甲”、反恐侦查机器人、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威龙”3个系列产品,降低了70%产品成本,并率先在达州公安的教育训练基地、特巡警支队、治安支队、检查站参与实战应用。
因为常年加班熬夜,黄晨的身体一度虚弱,耳鸣频发,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残疾给黄晨的工作与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障碍,领受任务时,因为听不仔细,他就随身携带纸和笔,恳请领导和同事写明要求;开会时,他总是“霸占”最前排,尽最大努力以微弱的听力仔细辨听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一个字。
组织考虑到黄晨的实际情况,也曾询问他是否要调离一线,都被黄晨谢绝。“只要我还能看、还能说、还能思考,就仍可以为公安事业作出贡献,把服务群众和支援保障同事的工作做到最好。”黄晨说。
版面编辑:叶升芃
责任编辑:雷启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