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题名有讲究 成都街巷名也来“应考”了!
昨天,四川高考作文题火了。题目中,《红楼梦》众人给匾额题名,从移用、化用,再到独创,三种不同的取名方法,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取名并非小事,为一块匾额题名都有如此学问,更何况为城市、街巷命名?如果你了解成都,就会发现,匾额题名的巧妙,移用、化用、独创三种方法,成都人早已运用自如。
今天被人们熟知的“成都”之名,正是一次跨越两千多年的成功“移用”。“周王迁岐,一年而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关于成都的得名与由来,历来是百家争鸣。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成都城址未移、城名未改。谈起全国最好听的地名,成都的琴台路、浣花溪等总是被反复提及。它们不仅好听,而且耐听,它们的背后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美丽隽永的爱情故事,是杜甫“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闲适恬静。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移用,成就了这些地名。
成都琴台路夜景 图据视觉中国
还有很多响亮的地名,都是经过融会贯通、巧妙化用而来。今天繁华热闹的成都春熙路,名字来源于 “春风和煦,民子熙熙而来”;紧邻春熙路的宾隆街,因清代外地来蓉经商的人很多,因此以“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句吉利语的首尾二字命名;位于青羊区的西华门街,其中“华”字取《聊云歌》中“日月光复,旦复且兮”,有光明普照、千秋不灭之意。
成都春熙路 摄影/杜川华
成千上万的街巷名何以“沁芳”?在创新地名方面,成都人的豁达诙谐展露无遗,骨子里的“好耍”基因隐隐跳动。当外地朋友好奇提问:为什么取名“神仙树”?成都人会故意压低嗓子:嘘!还有地方叫“升仙湖”,我们都不敢随便问。成都取地名的特点在于有趣、方便:不是简单的猪市街,而是“肥!猪市街”;“浆洗街”“油篓街”“暑袜街”“猛追湾”等都是因地制宜、情境创作。以数字排列的,就叫一品天下、二仙桥、三瓦窑、甚至万年场;被百家姓启发的,从梁家巷到曹家碾、从白家沟到蔡家坝……这些地名,很难不让游客捧腹一笑,倍感亲切。
图据视觉中国
成都暑袜街 摄影/化迪生
《成都通史》作者之一、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谢元鲁认为,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充分展现在地名中间,细数成都的地名,就是在阅读这座城市的历史,感受历史中的无限风光。回顾过去,目视当下,展望未来,“移用、化用、创新”不仅仅是一道考题,也不仅是成都人取地名的方式。成都人善于学习撷取众家之优长,为我所用,结出如川菜、川酒、川剧等独具魅力的文化硕果。同时,这座城也善于在开放包容中汲取养分,在城市发展范式、治理模式等方面开拓创新,让幸福成都不断提质,逐步成就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撰文:叶升芃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雷启枝
值班总监:何静
审核:李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