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城市 未来之城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10月24日 07:32

绿道修到了家门口,在这里不仅可以散步锻炼,还有很多好吃好耍的场景;

家附近的河流,越来越清了,时常有水鸟飞来飞去;

就连锦江,也不再是一条普通的河,现在我们可以坐起船儿,沿着锦江看成都的夜景……

俯仰之间,一幅“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图景在成都徐徐展开。而此番景色,要借时间之轴,回溯到两年之前——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蓉视察时提出,期许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求成都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总书记对成都的嘱托。

而时隔两年,随着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成都又被赋予了探索新时代城市发展路径的使命和机遇——“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从“首提地”到“示范区”

不断进化的“公园城市”成都方案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两年多来,成都坚持把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持续推进城市营城理念、发展方式变革,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公园城市”为成都涵养了生活美学,而成都,也不断为“公园城市”注入丰富内涵。

2020年4月24日,在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成都市提出,党中央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是对成都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充分肯定,是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最重要、最独特的国家定位。

2020年7月15日,根据中共成都市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到2025年,成都初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2020年9月3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公园城市研究中心在成都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在努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的前瞻研究方面,成都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天,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召开,对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继续加码。

持续进化的“成都方案”在不断为城市未来“画像”,而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内容实实在在地落地,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在公园城市中,那才算数。

公园城市的成都实践

按照公园城市建设规划,面向新时代,成都确立了“三步走”战略目标——202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如今,在实现第一步目标征途中,成都做到了什么?

筑景 绿色服务可感可及

拆违建、拆围墙、增加敞空间,街边的加减法,是每个市民看得见的新变化。漫步在成都街头,徜徉于公园社区,你会发现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在老城区,见缝插绿拆墙见绿,在细微之处提升市民的绿色福利,包括公园在内的围墙逐渐消失,市民的生活融入到一个个绿色场景里。

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望江楼公园等著名的成都老公园已拆除围墙、通过造坡、植树、铺设草坪,不仅有了公园的精致样子,还有了大大的“容量”:老人在这里散步,孩子在这里玩耍,上班族在这里休憩……越来越多街道升级成为布局合理、植被丰富、景观多元、功能复合、市民赞不绝口的公园街区,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成都推进的两拆一增工作。

“不仅环境质量提升了,我们也能有一个更加便捷、更加悠闲的场所可以玩耍。无论是饭后散步还是平时晒晒太阳、遛遛弯,都很方便。看见绿地成形,感觉特别敞亮,特别舒心。”家住青羊区文化公园附近的吴阿姨说道,这欣欣向荣的公园美景,不仅是不少人幸福生活的蓝图,也让成都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有温度了。因为,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民而言,城市大厦间的一块块绿地,便足以支撑起每天的幸福感来源。

赋能 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

如果说“两拆一增”是在公园城市中植入一个个市民可推窗见绿的“点”,那么,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绿道不仅让市民对天府绿道等生态空间触手可及,更激发了这座城市的创新和活力。

3月31日,“场景营城产品赋能”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举行。在这场发布会上,成都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这些“双千”新场景新产品,最终指向的是公园城市建设。

在成都当下全力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程中,成都以“绿道+”模式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将公园城市作为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发育的场景媒介,不仅带来了人流,还将人与商业加以串联。

比如,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城市之眼”依靠AI卫星网络数据服务,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优势,能够实现城市综合监控、土地和规划管理、绿地生态监测、大气环保监测等功能,完整量化城市“生命体征”,帮助城市管理者更智能更精确更科学地治理城市。

对于企业来说,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反哺公园城市,一方面为公园注入了科技活力,另一方面也为公园建立起了消费场景。截至2020年7月底,成都新经济企业注册数量已达41万户,注册资金4.37万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比增长了29.8%和18%。

塑城 为城市注入人本理念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还不单单满足于拥有充足的动能,同时还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建设,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根据特定人群的偏好,合理配置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社区。

摊开成都地图,很多家门口的公园社区服务综合体成了网红打卡地:麓湖公园社区,因其“公园社区与公园片区、城市大公园互联互通”的独特气质,被赋予“桃花源”“神仙社区”的美誉。

沿着社区漫步,公园沿水沿绿布局可进入、可参与的栈道体系和慢行体系,实现了公园社区与公园片区、城市大公园互连互通,使市民在公园里可休憩、可玩耍,真正实现了在生态中享受生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

城南的鹿溪智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大小小的生态公园和城市公园星罗棋布,河流、绿道等全境贯穿,这里,正在形成以高科技服务为核心的城乡统筹示范的国际化现代科技服务功能区。

根据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提供的一组数据,依托以党组织为统揽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截至今年5月,成都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059条,改造老旧院落600个、棚户区17434户,打造特色精品街区121个、公园小区70个,实现公园形态与社区生活有机融合,基层治理能力和宜居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也在不断发力。作为目前成都14个TOD示范项目中的唯一一个城市级站点,三岔站TOD正加快建设,项目融入时尚消费、特色展览、节庆活动、商务休闲、城市康养等消费场景,倾力呈现“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公园城市社区”。

公园亦城市,成都亦公园,随着绿道的铺陈,越来越多的变化将融入于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皆是公园城市建设为成都市民带来的福祉。未来,公园城市将是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平衡的共建共治共享共荣的人类聚落,将是现代文明、城市文明等多种文明交相辉映、人城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之地。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