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会精神发布会⑦ | “四新”引领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承载力”战略部署,提出要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那么,在“十四五”期间,对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构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方面有哪些考量?
12月29日,在解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小广用“四新”进行了回应。
第一个“新”是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新空间。
全会提出要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全域功能区体系,形成以人为本、功能复合、宜居适度的空间。杨小广说,十四五期间,将推进公园城市示范片区成型成势,每年营造可感知可阅读的示范场景1000个以上;加快TOD引领公共服务体系重构,统筹产业功能区和新型社区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圈;按照片区综合发展理念,全面完成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社区商业重整布局,让“家门口”满足大需求、“老成都”焕发新活力。
第二个“新”是构建绿道蓝网、天清气朗的城市新形态。
全会提出要营建“青山绿道蓝网”城市形态体系,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沱江生态轴等重大生态工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进“三治一增”和“五绿润城”行动,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龙门山生态修复和龙泉山增绿增景,建成1万公里天府绿道和1千公里“天府蓝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让市民在绿道中漫步骑行、在碧波旁惬意游玩,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畅享蓝天净土、绿水青山。
第三个“新”是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新范式。
全会提出要坚持把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永续动能,规划建设绿色生产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十四五期间,将开展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EOD)示范建设,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指标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加快建设“无废城市”,让公园城市成为新业态新模式策源之地,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和创新体验。
第四个“新”是营造崇尚自然、节约集约的城市新风尚。
全会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活圈,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提高绿色出行方式的优先性和体验感。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力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每年建成“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0条,公交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超过60%,半小时通勤人口占比达45%。依托绿色开敞空间,每年举办1000场“公园城市荟·花重锦官城”文体活动、户外消费体验,确保“月月有赛事、天天有活动”,绘就“入则自然清幽、出则繁华拥簇”的美好生活图景。
看度记者:杨岚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