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幸福城市丨成都如何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春节前夕,成都市“两会”上,“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审议,成为一项重要议程。2月18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召开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动员会上,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各专项推进组发布了详细计划以及项工程未来五年的实施方案。这些计划将给成都人带来怎样的幸福美好生活?2021年成都又将有什么样的幸福变化,一起来看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这个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钱袋子”有哪些重要任务。
推进就业质量提升,提高工资性收入
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支持企业成长壮大,实施企业上规攻坚行动计划,持续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今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0家以上,建设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库,力争入库企业达到2万家,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活动100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到2025年,力争市场主体突破350万户,培育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量达180家以上,力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激发自主创业活力
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今年,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备案众创空间20家以上,上线各层次双创孵化载体800个。
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支持企业用好用足各类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部署降低社保缴费费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和对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
加强经济权益保障
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提升企业涉经济犯罪防护意识与能力,全力为企业维权挽损。
加大开源清障力度,增加财产净收入
拓宽农民财产增收渠道
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今年力争实现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3%。
用好房屋租赁增收功能
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新建租赁住房,支持将个人闲置或低效利用房屋改建用于住房租赁,完善成都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加强住房租赁企业监管,保障房东合法权益。
创新知识产权价值转换
建设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居民进场交易知识产权成果。力争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6.5%以上,实现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作品版权登记15万件。
发挥财富管理增值作用
增加优质财富管理产品供给,推动在蓉银行机构设立理财子公司,加快引进优质财富管理机构。今年将实现成都“公募基金”牌照零突破,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超过500家,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
完善居民财产保障机制
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
强化再分配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增强兜底保障能力
健全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适时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升社会兜底保障覆盖面,减免全市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散居特困供养人员家庭费用。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探索建立城镇职工门诊保障制度,持续推进长照险试点优质均衡发展,创新建立负担可控、多方共担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按要求及时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适时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增强职工住房消费支付能力。
提升公共服务惠民力度
着力强化教育惠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民、住房保障惠民、养老服务惠民、托育普惠等。今年,将为6000户新市民发放租赁补贴,新筹建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2万套以上,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普惠性服务供给,完成托育机构登记备案120家以上。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
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动员引导慈善组织设立各类专项基金,开展慈善救助服务。
未来五年,成都市将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70000元,年均增幅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0000元,年均增幅8.6%,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较“十三五”末期提升10%,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编辑:何佳昕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张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