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专访丨幸福科学家亲测成都生活:少就入川 真香!
4月22日至24日,中国美好生活城市(2020-2021)发布盛典系列活动成都亮相。此次首届“中国美好生活城市论坛”在成都举办,是“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系列活动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理由无他,只因成都这座城市和“幸福感”与“美好生活”一众概念紧密相连。
怎样的城市才能让人真正幸福地生活?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主要议题。活动期间,出席此次盛典活动的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倪子君接受了看度专访,用“幸福”的视角为我们回答了有关如何更美好、更幸福地生活等诸多问题。
问:一个人什么样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幸福?
倪子君: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共同决定
全世界公认幸福是由两个维度决定。第一是情感因素,就是你当下的情绪中,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所占比例是怎样的。对于普通人而言,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只需在日常生活里面维持三比一的比例,其实就可以算处在一个幸福的状态了。第二个因素是认知因素,即脱离开你当下的这个状态,你对于生活是否总体满意。
问:按照这一标准,您觉得咱们成都市民的幸福指数怎么样?
倪子君:在成都街头,每个人脸上虽有不同的表情,但都处在祥和、快乐的积极状态里。
成都是一个特别让人幸福的城市。昨天我去夜游体验了成都,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晚上,成都街头很热闹,老百姓特别得多,这让我惊讶。大家没有宅在家里、没有在办公室里去加班,而是游走在美好的城市里享受生活。我是心理学的工作者,特别善于观察人,我看到每个人脸上虽有不同的表情,但都处在很祥和、快乐的状态,能感知到大家当下的情绪是很积极的。
通过此次参访太古里、宽窄巷子、方所,我看到了成都内在的深厚文化。这座城市不光注重现代建设,更为市民提供了精神生活。解决温饱后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追求,我觉得市民满意度也会很高。
还有一点,我在北京时,周围很多的高科技企业寻找人才时,都会谈及“我们在成都有个团队”,如今越来越多高科技人才聚集在成都,这不仅仅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在创新创业方面也成效卓著。
问:成都的幸福感,来源于哪些方面?
倪子君:成都是一座可以支撑个体幸福、推动群体幸福、构建社会幸福的城市。
一个人要想过上幸福生活,有6个维度的评判标准。
首先是要有积极状态,成都人在生活中总关注积极和美好的方面。
第二是积极情绪,日常中处在比较高兴的状态,这也是成都市民符合的。
第三是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四川地区有一些特点,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活动,所以大家的关系很紧密。
第四点是要积极投入去做,即你正在做的事情是自己热爱的。反观成都的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都是成都人自己在努力奋斗,大家也会从这一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投入感。
第五点是积极成就,即你是可以有所建树的,曾说的“少不入川”是怕安逸的环境让人荒废人生,但实际上在今天,在成都这座城市,每个人都可以有所成就。
最后一个维度叫积极意义,即人生要有意义感。成都支持青年人的创业梦想,也使得市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以上几个维度来讲,成都是一座可以支撑个体幸福、推动群体幸福、构建社会幸福的城市。
问:成都推出了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直接把着眼点落在了市民上,这体现了怎样的城市发展理念?
倪子君:为成都点赞,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为成都点赞!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其中有五项是关于城市建设的,包括提高收入、增加生活成本的竞争力、旧房改造、城市更新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此次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收入和住房是当代影响人们幸福感的最关键因素,这两者也均被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罗列在内。
幸福科学研究发现,当国民GDP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幸福指数会进行分离。即此时人们的需求已经从经济物质层面转向了精神层面,此时城市需要引导人们获得内在的满足感。
成都就通过软性服务和精神满足来提高人的幸福感,例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扶持青年人的创业梦想,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再例如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有儿童友好社区、老年友好社区,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
问:市民对幸福生活的感知,和一座城市的发展间有怎样相辅相成的关系?
倪子君:我认为不是“少不入川”而是“少就入川”!
城市有责任建设美好城市,维护生态环境,让市民有安全感,生活上免除后顾之忧,让群众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美好,从而吸引人才。人才在城市中富足地生活,再不遗余力地创造并实现人生价值,从而促进整个城市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成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认为不是“少不入川”而是“少就入川”!
编辑:叶升芃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张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