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论坛丨电影与城市如何共生?从“惊喜”出发 探寻“星”辰大海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9月24日 23:42

9月20日至9月26日,首届“FIRST成都惊喜影展”在成都举行。作为此次影展的重要活动之一,9月24日,以“游动嘉年华”为主题的城市论坛在方所书店举行。现场邀请到导演、FIRST荣誉主席谢飞,阿那亚联席总经理王天也,资深媒体人、卷宗客座创意总监熊小默、卷宗杂志社编辑盛文嘉就影像展会的动态特质与城市连接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谢飞、熊小默:让电影与城市文化融合共生

影像捕捉流动中的对象、形态、环境,又输送到各个屏幕、媒介、观看对象的视野中。因此,游动似乎是影像的内核,也是人们接收影像的方式。但在成都这样一座活跃、拥抱新鲜、享受信息流动的城市里,电影会如何影响城市?城市又该如何与电影共生?

导演、FIRST荣誉主席谢飞表示,城市孕育了电影文化,电影文化又反哺于城市。一座城市形象的建构,往往处于动态的大系统之中,电影所起的作用关键且微妙,只要电影节办得好,就能成为城市的新品牌、新名片。“成都有烟火气、有时尚感,还有众多持之以恒追逐电影艺术的影视人才。”谢飞在接受看度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这些元素皆为成都的影视创造打开了方便之门。

电影本身就具备“城市”属性,城市场景、城市意象、城市意味等众多城市因素都与电影密切相关,资深媒体人、卷宗客座创意总监熊小默表示,“电影节往往能展现一个城市的‘城市人格’,在成都,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想法,都能找到自己最合适、最舒服的位置,这座城市具有天然的从容气质。当影展的‘惊喜’与成都的从容碰撞,两者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很难不让人期待。”

王天也、盛文嘉:剑指类型片,在“中心化”外找到更多可能

随着商业电影产业越来越蓬勃,反而,独立电影被边缘化,在这个独立出来的圈子里,卷宗杂志社编辑盛文嘉认为,已经形成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无论是电影艺术还是观众,都愿意去尝试更丰富的艺术方式,探寻更广阔的未知领域。剑指类型片,影展正在做的就是“去中心化”,到主旋律之外寻求场景,创造更多元的可能。

“往往,作为主流的电影,‘中心’都应发挥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展现崇高的人类情感、丰富多元的文化、反映社会现实,但它在这个时代失效了,很多叫好叫座的电影完全看不到这些东西,那么,我们就需要从所谓的边缘中去寻找、创造价值。”阿那亚联席总经理王天也表示。

海纳百川,这是成都的一种特性,也是这座城市最大的优点,这里有太多根植于城市的人文情怀与艺术因子,能挖掘出各种好题材好故事。正因如此,“FIRST惊喜影展”在成都应运而生,因为这里本身就已为电影提供了极大的想象与可能。

从“惊喜”出发,探索成都的“星”辰大海

不管是曾经狂揽近20亿票房的《前任攻略3》,还是今年大火的《我的姐姐》,又或是当下举办正热的“FIRST成都惊喜影展”,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了成都。

成都,为什么能颇受各大电影、影展的青睐?猫眼娱乐猫眼研究院分析师刘振飞告诉看度记者,这座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在全国电影行业发展的历程中,向来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以数据为例,近年来,成都一直稳居全国票房第五名。2019年,成都年度票房成功突破20亿大关,并且自去年复工以来,迅速缩小与第四名广州的票房差距,截至今年9月13日,成都2021年度累计票房已顺利突破十亿大关,也是今年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第五个达到十亿票房的城市。

电影产业能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赋魅、增魅,在刘振飞看来,成都不仅连续蝉联中国电影票房第五城,更是影视产业发展的沃土,具有强劲的市场潜力。据了解,仅2020年成都文创产业便实现增加值1805.96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其增速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产业板块,在全市重要经济指标中增幅第一,成都,已然是全国重要影视文创中心之一。

当前,成都正以“三城三都”为抓手加速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可以预见,随着影展的推广开展,更多前沿影视行业资源将在这座城市落地生根,以推动影展成为成都新地标、新品牌、新名片,助力“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加码蓄力。

看度记者:陈静

版面编辑:叶升芃

责任编辑: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