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我在岗就不会退缩”!都江堰市核酸采样医护人员的“疫”线故事……

来源:每日都江堰 2022年09月13日 13:03

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脱下防护服都可以拧出水;摘下口罩,脸上被勒出深深印痕;脱下手套,双手泡得发白肿胀……这些,都是一线核酸采集医务人员的日常。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都江堰市全民核酸检测,全市1000多名医务人员坚守一线,争分夺秒完成核酸采样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平安与健康。

王静:“点长”筑起第一道屏障

9月5日—7日,都江堰市全员核酸检测时间从早上7点开始。早上5点,王静提前来到点位,为采样人员配备好物资保障。王静是都江堰市蒲阳街道卫生院向峨分院公卫科科长,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她被任命为向峨社区点位“点长”。

“防护服、面屏、口罩、手套……”王静清点着物资,她告诉记者:“向峨片区常住人口8000余人,因为居民居住分散,共设有8个核酸采集点,物资分发要保障到位。”

除了做好物资保障,“点长”还要负责现场管理、应急处置、秩序维护等工作。实际操作中,“点长”的工作更是贯穿于整个核酸检测的过程。核酸检测开始前要进行场地布置,与医务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对接;检测工作开始后要进行采样场所秩序维护,同时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就拿一个小细节来说,操作标准要求“一证一消杀”,需要盯紧每一位工作人员,观察他们是否做到位;检测工作结束后要核对采集试管数量,并做好交接工作;等到工作人员离岗后,她还要再次清点一下现场物资,收拾好各项采样设备、医疗垃圾才能离开。



核酸检测散场,王静的工作却没有停止。如何让现场人员不那么密集?如何让数据跑得更快?回到办公室后,她会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优化的地方记在本上。她提出的一些建议也得到了采纳。比如此前在小区点位时,她发现小区人员普遍集中在早上8点进行核酸检测,造成了人员聚集。此后的检测工作中,她根据特性,分时段安排小区居民的检测时间,并精确到每一个小时,让大家岔开时间段,保障了检测现场的平稳有序。

做完“点长”工作后,王静还要赶往蒲阳三绕高速出口值守至第二日清晨。9月5日上午,刚上一年级的女儿迎来了“开学第一课”。因为还要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做核酸,王静不能陪在女儿身边,错过了女儿的一个重要成长节点,内心非常难过。她声音哽咽,但很快调整好状态。“孩子需要我,工作更需要我。所以,需要我在岗的时候,我绝不会退缩。”

雷玉彬: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今年52岁的雷玉彬是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本次都江堰市开展全员核酸期间,市妇幼保健院每天抽调83人下沉到大观、青城山、柳街、沿江各社区支援核酸检测。闻令而动,雷玉彬主动请缨,冲锋一线。同事刘白羽评价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

每天早晨,雷玉彬和同事们凌晨4点钟起床、5点出发、6点半到达点位,7点开采。“放松,嘴巴呼吸,说啊……”雷玉彬弓着腰,将一根无菌长棉签伸进居民的口中转了几圈,然后麻利地将棉签顶端折断在装有细胞保存液的采样管里,手法专业利索。采样结束,雷玉彬常常会收获居民的一句“谢谢,辛苦了!”

在结束了大半天的采样工作回到院内后,作为此次下沉核酸采集队领队之一,雷玉彬除了安排检查护理部的日常工作外,还要复盘当天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安排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同事们送了一个“超人”的外号给雷玉彬,其实大家都知道,哪里有超人,只是雷老师心疼大家,愿意多分担一些工作罢了。她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是:“你们都上有老,下有小,我的孩子都上班了,家里无后顾之忧,所以我可以多承担一点。”

今年7月底,雷玉彬带队支援成华区核酸采集任务,服务的社区属于高风险区。开始工作之前,她再次培训队员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流程、采集核酸标本方法,叮嘱大家一定要严守操作规程。仲夏的成都,气温炎热潮湿,她和队员们爬楼梯为老人上门采集核酸,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为了工作方便,她和同事们背着黄色工作包,骑着共享单车穿梭于大街小巷……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的职业生涯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疫情防控,医务工作者将和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持续发扬抗疫精神,用一群人逆行的微光,凝聚成火炬,驱散病毒,温暖人心。”雷玉彬一席话真诚朴实,道出了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心声。(记者 缪英 王义)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李燃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