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绵延城市温度 探寻发展中的文化印记

来源:锦江区融媒体中心 2022年10月14日 16:46

成都,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幸福城市”已成为成都市的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十年光景,“品位锦江·幸福城区”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幸福生活触手可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古旧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载体,也是城市文脉的“活化石”,看似平常的一片瓦、一块砖,经过岁月洗礼,布满了斑驳的纹路,仿佛一圈圈时光年轮,静静诉说着往昔记忆。

坐落于锦江区纱帽街的太古里号称“时尚腹地”,而隐藏于其中的各处历史建筑,为现代化氛围增添了一股神秘而古老的韵味。

这里保留了一片低密度高绿化的开阔空间,传统的街坊里巷巧妙地融入商业街区,青瓦灰砖和落地玻璃相得益彰,呈现出典雅与前卫的交错之美。

千年古刹大慈寺、传统建筑风格的老宅院、精致的四合院......在喧嚣繁华的闹市中探寻历史古迹,定会是一场别具一格的体验。

大慈寺

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名刹,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地处繁华市中心的大慈寺拥有着喧嚣中的安宁,人们在此烧香祈福、参观游览、品茶休憩,感受内心的平和。

欣庐

欣庐是四川经典的三合院,2014年9月,入选《成都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错落有致的庭院布局,雕琢精巧的檐廊、柱廊,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精华。整个院落以青灰色为主调,庄重大气,朴素静谧,是近代川西城镇住宅的典型形式之一。

北糠市街字库

北糠市街字库因街而得名,修建于清代中叶,是一座集陶雕与灰塑艺术于一身的特殊建筑物,2001年被列为“成都市首批建筑”。

在古代,人们惜字如金,凡有墨宝的纸张,均须在字库集中焚化以示敬意。

高德麟宅

高德麟宅建于清乾隆年间,宅院是成都市区极少的中型民居遗存,原址在成都市红星路88号光大巷37号,已年久失修。

为保存清代成都民居的代表庭院,委托设计艺术家王亥设计,并于2014年在太古里重建高德麟宅。

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是一座精致的四合院,抬梁和穿斗结构,硬山屋面,建筑造型别致,漆饰恢弘,陶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2016年1月,其入选《成都市第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马家巷老宅院

马家巷老宅院呈三合院布局,其结构独特,堂屋和耳房均为两层,为太古里保存较为完整的居士禅院,是成都佛教文化的见证。2016年1月,入选《成都市第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章华里老宅院

马家巷老宅院不远处,有一处四周被绿植围绕的建筑,这就是章华里老宅院,原章华里7、8号院落。

宅院包括互相紧邻两个院子,是典型的近代川西民居建筑风格,对于保留“里”这一成都街道符号具有重要价值。2016年1月,入选《成都市第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笔帖式街老宅院

笔帖式街老宅院建于清代晚期,原为清代官方翻译机构笔帖式署所在地,后改为住居宅院。笔帖式街即以此为名,也是成都市唯一一条以满语译音为街名的街道。

该建筑系笔帖式街仅存的老宅院,是大慈寺街区六处建筑遗存之一。它既是传统川西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清代成都历史的重要见证。

隐藏在太古里中的一座又一座古老建筑,从历史烟尘中走来,以其独有的方式,见证了城市发展与变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出城市别样的美。(文/图 唐月瑭 黄文锴)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雷启枝

责任编辑:李玲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