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见绿,推门见景——家门口的“宜居水岸”:让幸福可触可感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人杜甫眼中成都千河汇集、商业繁荣的景象。
历史上的成都河流密如蛛网,因水而繁盛。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御河、金水河等重要水系逐渐消失,一些农灌渠也成为了城市河流。
武侯境内水网纵横交织,拥有江安河、清水河、锦江3条省管河道(其中锦江由成都市代管),楠杆堰、高攀河、黄堰河等42条区管河道。
为了再现“水润天府、花重锦官、绿满蓉城”盛景,2016年11月,武侯区启动了“宜居水岸”民生工程建设,全面系统地实施综合整治。打通断头河、敞开盖板河、拆除障碍物、增设绿化带、打造新景观、营造新场景,水的生机逐渐重现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家门口的“宜居水岸”
为了恢复历史记忆,武侯区启动“宜居水岸”建设。纳入武侯区“宜居水岸”工程的河道共有9条,全长68公里,分两期实施。
“宜居水岸”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河堤改造、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绿化提升、绿道建设、海绵城市和智慧水务系统建设等,助推城市有机更新,聚力打造蓝网绿道,积极营造消费场景和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另一方面通过引进项目、突出产业升级、营造场景,深度融入全域旅游元素,推动沿河区域业态转型升级和旅游产业发展。
位于金江明珠段的“蜀宫琴台”,是一座两层的苏州园林式仿古建筑。馆内,身着汉服的幼童、教师、工作人员,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精美的文创产品、沉浸式的汉服体验馆、独具特色的古琴展览馆,让市民在这座集参观、学习、活动为一体的馆内,感受千年蜀都的魅力。
走出“蜀宫琴台”,河水潺潺,百花开放,大批的市民趁着秋日的暖阳,走出家门,享受巴适安逸生活。“宜居水岸修建后,我们的幸福指数爆棚,家门口就是公园,好多朋友都羡慕我的居住环境。”居民何大姐说。
出门即是“旅行”
清晨,江安河边,红叶摇曳,白鹭轻舞……
绿道之上,散步的人三三两两地走着,时不时还有一群群骑行爱好者飞驰而过……
鲜花盛开的河岸边,有人在悠闲地喝着茶,还有人在欢快地跳着舞……
住在附近的居民说,想不到吧,这里以前还是一堆烂房子,泥巴地……
武侯区“宜居水岸”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江安河畔,也让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项工程将公园形态和城市有机更新进行深度融合,让水岸边人们的休闲生活有了质的提升。
“这里变得这么美!”江先生曾居住在武侯区清水河万寿桥附近接近4年,因工作原因回到了老家,近日,趁着出差空闲时间,他抽空回到了曾经居住的地方,感叹道,“真没想到这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空气好,风景好,啥子都好!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清水河!”
据悉,除了清水河万寿桥段外,如今走红景点还有金江明珠、江安河永康森林公园段、金花社区公园段、艺术田园、舞动江畔……“出门看景,开门见绿,骑行散步,亲水赏花”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幸福生活正走入市民的生活,市民纷纷赞叹:出门即是一场旅行!
“软硬”两手强治水
在实施宜居水岸工程的同时,武侯区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全面加强河水治理。系统治水工程主要包括黑臭河道治理、截污清淤工程、引水工程和管网扩能改造四个方面。
首先是提升河水的“清洁度”。一方面利用面源治理和活水循环等手法,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对区域内多个排污口全面截污,并对河道清淤。
其次,实施了河长制。2017年4月,武侯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河长制”工作,2018年4月实施了“民间河长”制,2019年10月首批聘任了5名专家河长,为科学治水提供了层层保障。
至此,武侯区建立了以三级河长管理体系为主导,民间河长、专家河长为补充的河道管理体系,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实现了河水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见河长”到“见行动”“见成效”的转变。
武侯区重拳治水,实现了全区河道水质的不断改善和河湖美景的呈现。
“清河缓缓映纸鸢,碧水眺望不见源。工部有感诗百首,东坡经纶如薮渊。千年武侯说三国,义结金兰寻桃园。斯人缈缈无影踪,万载佳话写遗篇……”晋阳街道金雁社区退休居民志愿者、民间河长刘武凡,在巡河过程中,看到眼前美景,顿时诗性大起,不由自主地吟上几句。(记者 李明)
编辑:邓莎
版面编辑:叶升芃
责任编辑:谢敏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