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剁手”快乐?忍不住“买买买”背后的心理秘密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11月11日 15:15

“双十一”已经来临,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广告,相信很多朋友的口袋面临着一次大幅度缩水。

这时候,就有很多朋友说,有些时候明明知道不是必需品,但是还是忍不住一直下单付款,到了月底只能紧巴巴地过日子。他们形容为“脑袋一热就买了。”

成都市四医院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米莉,就来为大家讲讲消费背后的心理秘密。

人们为什么喜欢购物?

除了能够满足当下的物质需要之外,人们喜欢购物还与大脑有关系。

这里要说一下大脑的犒赏机制。这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生理机制。研究表明,某些行为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而多巴胺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和愉悦。于是就像是对鸦片上瘾一样,人的大脑也会对多巴胺上瘾。因为购物恰好属于这一类行为,不停地购物,就能获得更多的多巴胺,就能够感到更快乐。

其实适量的“剁手”并不失为一种犒劳自己,推动学习或工作热忱的方式,甚至还能带来一定的心理疗愈效果。

一直买买买是不是就是购物成瘾?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在网络购物太多,就是在网络购物这件事上“成瘾”了,“成瘾”是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的。

购物成瘾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Emil Kraepelin在1915年首次提出,他将这种障碍称为“购买狂”。

在过去,购物成瘾仅出现在发达国家,但如今看来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与经济能力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在我国,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购物的主流模式,故而网络购物成瘾亦成为了“购买狂”们的主流模式。

当对购物行为存在强烈渴望,购物时有短暂的愉悦和兴奋,购买之后自责又难以控制,引起个人痛苦、负债或家庭问题,尤其是出现社会性功能的受损,如时间浪费,导致工作、家庭、学业不能投入和完成时,即可被视为购物成瘾障碍,也被称为“强迫性购物症”。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继发抑郁症、家庭关系的瓦解等。

为什么买买买停不下来?

自我抑制后的反弹,会导致报复性购物。特别是每年双十一临近时,平时的购物冲动被压抑着,想着要等购物节打折时集中购买。于是,购物节来临时,绷紧的意志力瞬间松懈,尽情地下单导致购买了许多根本不需要的商品。

也有研究显示,性格内向犹豫、拖延、回避、完美主义、缺乏兴趣爱好、社交圈子狭窄、遭遇挫折、亲情支持不良者,更容易发展为购物成瘾。

网络虽然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往却在不断减少。疫情的肆虐,更是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有人就将购买行为作为一种情感的补偿行为,以减轻自己孤立和孤独的感受,宣泄压力,寻求安慰,获得快乐。

对于购物成瘾的人群来说,其心理成因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机制。患者通常难以从正常的渠道感受自己的价值,从而陷入到自卑和各种心理不适感中去。他们希望购物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这种不适。

商业广告助长了他们的错觉:那些富有温情与欢乐的画面会让人产生误以为:买下来,我就会快乐。然而逃避从来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却能将购物者拖进高筑的债务和无限的后悔中。

如何管住下单的手?

对症状不太严重的“剁手族”,想要控制总想买东西的欲望,不妨试一下简化方案----学会“断舍离”。首先要抑制冲动性消费,先把看中的东西加入购物车,延长付款的时间;还可以做一个消费计划,将不同用途的钱分开,设定一个付款额度,学会取舍,严格控制自己购买数量;还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离开期”,比如可以先控制自己两天内不看购物软件,然后将期限逐渐延长,到最后完全战胜总想买买买的欲望。

对于有深层心理问题的患者,这类人要及时释放不良情绪,敢于打开自己,多接触别人,参加社交活动。一旦购物的成瘾行为改善了,那么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都会有所提升。所以不是要求消费者不买,而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做些别的事。多运动、多读书,让自己充实起来,丰盈自己的内心,不失为一个好的替代方法。

双十一来了,要理性消费哦~

记者:唐韵

编辑:朱玲玉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