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点燃活力!烟火成都展城市长效竞争力
体育赛事篇章
写进“成都日志”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的余温尚在
更多体育赛事篇章
已写进“成都日志”
成马回归 活力UP
熟悉的高质量服务
熟悉的熊猫吉祥物
熟悉的地道成都味
在按下暂停键一年后
2022成都马拉松
不负等待 如约而至
从灿烂的古文明到澎湃的新时代
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感受成马“最美赛道”
这场3万人参加的盛大赛事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目标
每个人都奔跑着自己的故事
成都版“刀锋战士”首次参赛——
(吃一嘴粮的我表示还扛得住图片)
恐龙服一套 就是这条gai最靓的崽
就连汤圆都是熊猫的形状
可以说是拥有最强补给站的
"神仙马拉松”
最佳氛围组 非你莫属
医疗天团全员上线
后勤保障团队全部集结
在成马
和这座熟悉的城市重逢
和这里可爱的人们相遇
感受着这无处不在的
乐观积极、包容开放
马拉松作为一个城市回馈给社会的礼物
带动全民健身氛围持续提升的同时
更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动能
在当前疫情形势面前
成马组委会通过各项细致举措
努力做到“办赛”“防疫”两不误
成马开跑,意味着成都大型赛事的有序恢复,传递出积极信号。马拉松运动所蕴含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独特气质,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城市精神和文化氛围,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来,让城市更具动感和活力。
办,是成都的决策结果,办好,则要考验本事。在当前疫情形势面前,不折不扣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展现出了成都的“大局之勇”。通过成马组委会的各项细致暖心举措,“办赛”、“防疫”两不误的目标最终落到实处,成都更显“担当之勇”。
从“目前没有一例感染“这个结果看,成都马拉松的举办真真切切做到了安全有序。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除了“烟火成都”消费券的发放,“体育”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唤醒“烟火成都”的突破口。
体育赋能 经济激活
体育之于经济的意义,向来有二:体育经济的勃发、体育对经济由内到外的推动。成都深谙其间的规律,将建设赛事名城、发展体育经济,视为核心路径,发力不休。
举办赛事,人气是前提,也是基础。举办赛事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凝聚人气、增加影响力。一方面,“拼”赛事,可以吸引万千观赛者及相关行业人员对主办城市的高关注度;另一方面,组织赛事所推进的场馆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等,也将市民的各种兴趣和需求带动起来,形成“后赛事”热效应。
意境深远的谋划,离不开城市本身的体育基因。首届中国生活体育大会上,成都入选生活体育典型城市。究其缘由,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与实践生活体育理念高度契合,成为生活体育发展最大推手。
首先,成都的体育人文历史丰富且深厚,战国时期的弋射活动、唐代的摔跤角力,直到打金章(擂台赛),这些体育活动都曾风靡一时。其次,成都生活体育项目亮点多多,在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目标后,借助筹办一系列大赛,成都新改建了49个体育场馆,不仅奠定办赛基础,免低收费开放政策也让建设成果惠及市民。
数据显示,成都每年组织开展天府绿道健身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人数1200余万人次;去年全年成都市公共体育场馆免低收费开放500万人次,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5962场次;2021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532.4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首次突破2500元,达到2518.6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约为8.8%左右。
如今,在成都,滑板、骑行、飞盘、露营、腰旗橄榄球等新兴时尚运动兴起,引领成都运动新潮流。早在2020年8月,“全民健身 活力中国”飞盘系列赛-成都站比赛便吸引了众多关注。今年,作为首个由成都市体育局参与主办的官方极限飞盘赛事,公园城市杯飞盘公开赛刚刚落幕,比赛以高规格、高水平、高传播性为核心,为前来参赛队伍和飞盘爱好者提供最好的场地、最棒的参赛体验,打造一场全民健身盛会。
所谓烟火气,不仅包括城市的市井万象,也尽显城市的内在气质。一个活力满满的城市,气质也更为时尚和超前。
“活力”被公认为是一个城市的长效竞争力与未来生命力。去年底,成都摘得“2021年度活力城市”称号,在人口活力、产业活力、生态活力、人文活力和空间活力等五个评价维度上均有突出亮点,这也与“赛事名城”背后的广阔意境耦合。
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发出的是英雄帖、邀请函,人来了,要素流动起来了,这便是看得见的效益和活力。
一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花盛景,千百年来,成都拥有的活力和魅力,成为“年轻人纷纷入蜀”的磁力场。深厚的底蕴,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信心相互作用。
成都机遇 共赴未来
城市的信心,市民的信心,汇成持久的动力源。
办赛,不单单要把赛事办好,更要齐心协力把城市谋好。赛事也好,体育产业也好,无缝融入城市经济发展大计,是大势所趋,也是规律使然。成都乘势壮大发展赛事关联产业,前瞻性地谋划发展赛后经济,例证多多。
比如,成都已规划建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并在绿道体系里广泛植入体育设施和场景。
比如,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体育公园和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为特色,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建设社区运动角为补充,加大存量运动场地设施开放贡献的成都家门口运动空间体系,打造居民举步可就的“15分钟健身圈”。
再比如,成都以建圈强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出近远期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确定了现代体育服务业、高端体育制造业、跨领域融合发展三个重点发展方向。
事实上,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整合了成都优质体育资源,加快推动成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成都的视野中,“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是一条长线,其间,“拼经济、搞建设”可谓近期成都的着力点:全力以赴强产业、提质效;全力以赴办实事、惠民生。
当下,距离年底只剩一个月的时间,如何完成全年目标各项任务,如何拼出发展质效,这是成都在年底将交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答卷。
文字来源:运动成视
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张言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