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座绿道桥梁上线 看成都“在公园中生长”的锦绣图景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12月06日 17:00

骑遍绿道看美景,散步徜徉桥梁上。如今,这样的生活场景,几乎时刻出现在成都人的闲暇生活中。尤其一大批网红桥的出现,它们串联起慢行交通系统,构筑起富有美学的公共空间,让人们不断去打卡,频繁去互动。

从过去的“路过桥梁”到现在的“游在桥梁”,这78座绿道桥梁的出现,连接起一个个绿道故事,科普着一次次的城市桥梁进化论,交织出让成都“在公园中生长”的锦绣图景。

从车本位到人本位 慢行桥梁引领城市慢生活

在绿道的桥梁上,你会发现这样的场景:人们都不着急过桥。他们有的在桥上拍照,有的在桥上散步,有的在桥上看风景。不时有骑行或跑步经过的人,也是放慢速度,抑或停下脚步,拍拍照再走。在桥上,成都市民实现了“慢生活”。

这正是绿道桥梁建设的初衷。作为环城生态公园的重要节点,绿道上的桥梁区别于常规的市政通行桥梁,不服务于车,而服务于人,更注重“慢行交通”。慢行交通系统由步行、跑步或骑行的方式形成。知名城市规划专家扬·盖尔说过,当慢行交通普及时,城市生活会因为有大量人群的加入而变得富有生机。

几年前,成都提出以人为本、慢行友好的慢行交通策略,其中包括打造世界级绿道,规划构建约 1.7万km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2021年年底,环城生态公园一级绿道全环贯通,78座桥梁把整个一级绿道串连成100公里的圆环,这个圆环构成了公园城市的慢行交通空间。它融合骑行、步行和游玩等功能,作为成都慢行“主动脉”,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有益补充。而绿道桥梁链接起了慢行交通空间,它们本身也属于慢行空间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桥梁的设计非常注重慢行体验。

首先要保证慢行的安全性。78座桥梁,没有路缘石,没有台阶,不设高差,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出行安全。此外,在桥梁设计上,也能体现出对慢行安全的重视。大名鼎鼎的跨文昌路桥,全桥采用上千根杆件拼凑而成,可承受每平方500公斤人群重量,满足行人骑行、漫步需求。

其次要保证慢行的连续性。经常逛绿道的话,应该能注意到,绿道桥梁大多都很长。江安河成双大道桥1公里,成昆线桥1.2公里,成安渝桥1.5公里......78座桥梁总距离为31公里,占到一级绿道总长度的31%。它们坡度缓,转弯半径小,又连接着绿道,保证了慢行的连续性。

其次要保证慢行的连续性。经常逛绿道的话,应该能注意到,绿道桥梁大多都很长。江安河成双大道桥1公里,成昆线桥1.2公里,成安渝桥1.5公里......78座桥梁总距离为31公里,占到一级绿道总长度的31%。它们坡度缓,转弯半径小,又连接着绿道,保证了慢行的连续性。

从通行性到公共性 复合桥梁打造城市新名片

前段时间,一个72岁的摄影师用了5天,骑行150多公里,只为了拍摄这78座桥梁。在她的圈子里,这些桥梁已经成为了公园城市新的名片,时不时引发其他城市摄影师的艳羡。

确实。2022年成都最火的事情之一,就是打卡环城生态公园的78座桥梁。让它们风靡一时的不只是高颜值,更是复合型功能。以往的桥梁只有通行性这一个功能,而绿道桥梁则是公共的目的地型景观。人们专门去桥上打卡、停留、拍照、休息,也可以把桥梁当成观景台,俯瞰周边景色。这哪里是桥梁,分明是一个个开放的慢行生活体验区。

这78座桥梁,是绿道的点睛之笔。作为连接一个个主题园区的纽带,在一桥一景的基础上,每一座桥梁都起到点睛的作用。如江安河成双大道桥,因靠近悦动彩林,桥身所用颜色与园区保持一致,均为紫色,它如一条紫色带子飘过,为悦动彩林的草地湖泊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78座桥梁,是城市的观景台。这么多的桥梁,不仅连接了道路,还经过了农田、湖泊、湿地、建筑、草坪等,串联起了公园城市的多元生态和多样景观。市民们可以站在桥上,把桥梁当成观景台,去俯瞰绿地、公园,去发现沿途不断变化的景色,去品味城市多样化的美。

这78座桥梁,是公园城市的新地标。“奇幻的银杏树洞”成安渝桥、“律动的音符”金芙蓉大道及宝成铁路桥、“水墨丹青”川陕路桥......在设计过程中,绿道桥梁分别作为一处公共空间,用景观化取代市政化,力求每座桥都能成为区域当中的地标,提升片区都市美学价值。环城生态公园作为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尺度,每座网红桥的出现,都为市民在骑行中树立了一个巨大的城市标识,方便大家判断自己所处位置。

一桥是一景,点缀着这座公园城市,更彰显了成都特色。这78座桥梁架起绿道,穿越城市和乡村,连接自然山水和公园景区,串联起公园城市的处处美景,也连接起人们美好的生活。而在这样的连接中,它自身也成为了区域内的复合景观,成为了无数人的打卡目的地。

从场景营造到场景营城 绿道桥梁助力提升蓉城软实力

连接慢行交通空间,打造复合城市景观......那么,关于这78座桥梁,我们还能有哪些想象?11月20日落下帷幕的成都马拉松,或许给出了一种答案。

2017年底,成都明确提出了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的目标。作为成都的大型慢行交通空间,环城生态公园必将承接更多赛事,助力成都打造赛事名城。这一夙愿,在建造之初就被重视,从桥梁的设计上便可窥见。

据悉,这78座桥梁设计,遵循绿道总体规划要求,与一级绿道接驳,均宽6米,可以承办如马拉松、环城骑行等重要赛事活动,为环城生态公园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先决的空间基础条件。同时,所有桥梁设计均满足绿道设计规范,在桥梁引桥部分的坡度都控制在3%以下,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与体验感。

以往的桥梁各自独立,作为一个单独的城市场景存在于一个片区;而绿道的78座桥梁,因为设计之初所奠定的基础,它们是一个整体,撑起了一个独立的城市空间,为公园城市的重要赛事提供了支撑,完成了从单一场景营造到场景营城的转变。

以上,就是绿道桥梁的进化论。从“首提地”到“示范区”,从桥梁功能的革新上就可以看出,在打造公园城市的路上,成都始终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居住、游憩、交通等“人”的活动出发,营造开放舒适的生活空间、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简约健康的出行方式,让环城生态带变成公共服务带、绿色休闲带,吸引人们拥抱公园慢生活,让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切切实实让每个成都人享受到了环城生态公园的绿色福利。有了桥梁和绿道的支撑,目前,已有不少赛事如成都马拉松、绿道百公里接力赛、天府绿道健康行-世界自行车日嘉年华活动等,或在环城生态公园举办,或经过环城生态公园。

未来,天府绿道还将开发具有自主IP的品牌大赛,如成都天府绿道国际马拉松赛、天府绿道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天府绿道国际徒步大赛和天府绿道国际定向越野赛等一系列赛事,逐步形成天府绿道赛事体系,助力成都更快打造赛事名城,完成“三城三都”目标。

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雷启枝

审核:李程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