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年10月15日 14:35
摘要:划定59个项目,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使用范围。实践中发现存在资金使用范围规定过死、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际需求等问题。

·以前·

划定59个项目,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使用范围。实践中发现存在资金使用范围规定过死、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际需求等问题。

·现在·

在资金使用上进一步“放活”,不划定经费使用范围,转而设定禁止项目清单,列出20项禁止项目。清单之外经民主决议等环节讨论通过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均可使用。

购买卫生保洁服务、保安巡逻费用、基础设施花销……在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瑞云社区,每一项村级专项资金的使用,都贴上了统一标识。让老百姓一目了然,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在成都,2700多个村或涉农社区都有这笔资金,全称叫作“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2009年,成都首开全国先河,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设计了农民主体的民主管理机制,目的是逐步平衡城乡公共服务的二元鸿沟。

6年来,成都市县两级投入村级专项资金近58亿元,实施了123805个公共服务项目;融资5.8亿元,实施435个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较快地改善了农村最急迫、农民最急需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初步实现了“有钱办事、民主议事”,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制定禁止项目清单资金使用更有效率更加灵活

城乡之间最突出的差距,是公共服务的差距。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增长机制。

“如何让群众使用资金更灵活、更高效?今年进行了探索和优化。”成都市委统筹委社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的使用模式是,划定59个项目,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使用范围。但实践中发现存在资金使用范围规定过死、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际需求等问题。为此,今年成都专门出台文件,全面推进项目清单管理、优化项目管理程序、规范资金管理措施,从制度建设、操作规范、公开公示、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深化。

在资金使用上进一步“放活”,不划定经费使用范围,转而设定禁止项目清单,列出20项禁止项目。清单之外经民主决议等环节讨论通过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均可使用。“通过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村级公共服务项目的制度,使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该负责人介绍,按照文件要求,区(市)县还必须在每年9月30日前,将该专项资金拨付到村(社区)。

在资金监督方面,成都市结合国家、省、市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建立明察暗访制度,做到“三见四看”(见群众、代表、干部,看公示、记录、账目、项目);建立整改通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建立暗查回访制度,确保问题“真整改”;建立查处监督制度,确保问题“真处理”,杜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建立考核台账制度,将问题整改和处理纳入目标考核。

此外,通过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议事规则,突出村(居)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了干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大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