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里的婚姻类型,你想要哪一种?

来源:成都市妇联 2017年04月14日 12:00

最近最火的电视剧非《人民的名义》莫属,围绕着它的各种解读也纷至沓来。日前有网友归纳梳理了剧中人物的数种婚姻类型,包括离婚不离家的高育良夫妇、同一屋檐下却形同陌路的李达康夫妇、姐弟恋的祁同伟夫妇、旗鼓相当共进退的侯亮平夫妇,以及恐婚族郑胜利夫妇,结论是“婚姻家庭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宿命”。尽管这种“宿命论”有失偏颇,但由此引发的思考还是有一定意义。毕竟,不管他们当初抱着怎样的目的进入婚姻,总还是希望能够好好过日子。然而慢慢过成了如今的模样,究竟,婚姻应该如何对抗漫长的岁月呢?

欲白头偕老,“道路阻且长”。而坚实的爱情基础,就是高硬度的路基。恩格斯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对于像祁同伟那种功利性很强的婚姻,虽是个人选择不便指摘,但确是为将来的不幸埋下了隐患。

一直以来,社会和舆论总是在苦口婆心地劝诫人们:一要赶紧结婚,理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早点下手,鲜桃都被人挑光了,别拖成了‘剩男剩女’”。二是择偶标准要把硬件摆在第一位,男的经济条件必须好,女的一定要温柔贤慧。至于感情,那不重要,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反正结婚就是搭帮过日子,跟谁过都一样,差不多就得了。劝诫的结果是,很多人并没有多爱自己的伴侣,只是觉得条件合适就成了婚。

这种感情基础薄弱的婚姻本身就先天不足,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一旦发生磨擦和冲突,更容易破坏家庭关系,造成婚姻破裂。而此时,规劝的风向又转向了“劝和”:“爱情最后都会变成亲情,为了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还是凑合过下去吧。”

选择的时候让人凑合,结果过得不好,还让人继续凑合。这种“凑合理论”流行的结果令人堪忧——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婚姻状况呈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即特别幸福和特别不幸的婚姻占少数,多数婚姻都是“凑合型”。

正如畅销书作者史秀雄在《出轨的本质,其实是对自己的不忠》一文中所言,那些选择不忠于自己的人,常常走上不忠于婚姻的道路,出轨是在补偿最开始那段“勉强进入”的关系当中的缺失。因此,在众声喧哗之中,坚守自己情感理想很重要,它是婚姻幸福长久的根基。

不过,好的土壤只是具备了茁壮生长的条件,并不意味着就能百分百种出满意度高、天长地久的婚姻,还需要用心经营和各自修行。

所谓用心经营,并非鸡汤公众号所宣扬的“抓住男人/女人心的十大秘诀”“做到这几条,保证他/她一辈子都离不开你”“向小三学习婚姻技巧”之类一心讨好对方、舍木逐末的“野狐禅”,而是要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包容的良好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个人都感觉很舒服,很放松,享有最大限度的空间和自由。正如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对好婚姻所下的定义:“好的婚姻会使两个人的个性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可以坚持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然后彼此欣赏,甚至彼此互补。”当然,在建构良好关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交流甚至争吵,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都不要紧。

除了方法论之外,实操技巧也必不可少。如何面对冲突,怎样解决矛盾,何以达成共识,都有法可循。正如每一枝玫瑰都有刺,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有对方不能容忍的部分,婚姻并不是要努力地把双方的刺拔掉,只能学习如何不被相互刺伤。

在经营婚姻即处理好双方关系的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即各自修行。修行“课程”包括思想更新、知识换代、品行修炼、人格圆满,倾听内心的感受,真实地面对自己,悦纳自我,目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真实、饱满、完整、有能力让自己和别人幸福的人。各自修行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要在独立成长的同时,保持精神和感情世界同频共振,共同成长。要知道,很多时候,打败婚姻的,不是漫长的岁月,而是队友。

婚姻要对抗漫长的岁月,需要做的功课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缝纫机一样愿意缝缝补补的心,而不是对待外卖一样不好吃就扔的随便态度。毕竟,好婚姻不是一次就倒模成型的,它需要天长日久地雕琢。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