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生活:提升孩子的生活质量

来源:妇联 2017年08月28日 12:00

闲暇时间,又称自由时间、空闲时间、余暇时间,对孩子来说,就是在上课、作业时间之外,除去满足睡觉和吃饭、洗漱等生活必要时间之后,剩余下来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孩子享有闲暇的权利。可是,“闲暇”这个词儿对许多上学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奢望。总能听到家长这样抱怨:

“你以为我不愿意让孩子多玩会儿,那么多的作业、考试,哪敢玩、哪有时间玩啊!?”

“你们那些大道理我都懂,我也想多陪陪孩子,一起做些大家高兴的事,不光孩子没时间,我也没时间啊!孩子回家就是写作业、吃饭、睡觉,下班回来我和孩子倒是天天见面,可是说句话都难……”

家长们的确有很多无奈,同时也必须承认,相当多的家长缺乏闲暇知识、休闲能力比较差,即便有了闲暇时间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有的缺少科学的闲暇观念,不懂得闲暇对孩子的意义;有的闲暇生活不文明,热衷于打麻将、玩手机;有的家长自己的闲暇方式单调,对孩子的影响结果就是,除了让孩子看电视、玩玩具,不知道该干什么;有的把孩子限制在家长规定的范围内,剥夺了孩子的自主休闲权利;也有的对孩子不正当的闲暇活动迁就放任……

无论学校对孩子课余时间有怎样的要求,无论社会状况怎样不尽如人意,有一点家长必须清楚:家庭不应当是学校的“第二课堂”,闲暇功能属于家庭。闲暇生活质量意味着人的生活品质、生命质量,是人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孩子的闲暇时间如何安排,体现了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闲暇活动对儿童的社会价值具体表现在:

实现个体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发展。在闲暇中,人才能更多地按照心理需要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自由地选择符合内心感受和需要的有意义的活动,进而获得自我发展。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才能自由地、独特地、完美地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真正的自我,创造更好的机会使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体。胡适先生曾在1932年给北大毕业生做的演讲中举例说,乾隆年间杭州魏之琇在一个当铺了做了二十几年的伙计,“昼营所职,至夜篝灯读书”,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与画家。他说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在业余时间做的事业往往比他的职业更重要。

满足孩子的多种需求。在统一的、规范化的学校教育环境中,孩子个体需求的满足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闲暇时间里,通过自我选择的闲暇活动,可以满足人格完善、展现主体特性的需求。在闲暇活动中,孩子的活动越丰富、越全面,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就越丰富、越全面,有利于培养自信、自主的良好人格,防止产生孤独、自卑、不合群的不良个性。

放松心情、促进学习。休闲是生活的润滑剂,积极的休闲具有提高学习效率之功效。经验告诉我们,会学习的人同时也是会休闲的人。一个孩子如果没有闲暇,就可能失去生活的乐趣,降低学习效率。近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大脑对营养与氧气的要求很高,如果学习时间过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增多,人就会感到疲劳,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而无忧无虑、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则是孩子补充各种能量的最佳选择。

有利于人际交往。积极的闲暇生活往往是通过群体活动进行的,同龄伙伴之间通过相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学习相处的技巧,建立彼此间友谊,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共同度过闲暇时间,在轻松的闲暇活动中,有可能达到亲子之间的平等与和谐。

闲暇活动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不仅在当下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具有长期的作用。提高孩子的闲暇生活质量,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转变闲暇价值观。对孩子来说,真正意义的休闲就是自由玩耍。家长正确认识和评价孩子的玩,转变闲暇价值观是提升孩子闲暇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

第二,在家庭中创造条件,大人与孩子共享闲暇。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影响和教育,大都发生在日常闲暇生活中。游戏是孩子们热衷的,家长不只是做被动的旁观者,找机会参加到孩子的游戏之中最容易彼此沟通,建立友好亲密的感情,促进亲子和谐、家庭幸福。

第三,引导孩子积极休闲。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天性”被压抑,“不会玩”的情况确实存在。家长有必要帮孩子开拓休闲领域、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使其有机会体会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同时对孩子的闲暇活动以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对沉溺于网络游戏、参与赌博等不健康的活动要予以制止。

培养孩子树立科学的闲暇观念,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休闲习惯,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